我的位置: 首页» 秦岭生态文明教育网» 成果展示

优秀征文展示(三)—“秦岭韵”

发布日期:2017-05-23 作者:  来源:

秦岭韵

曾领略过浩瀚无垠的戈壁沙海,投身于银装素裹的林海雪原,沉醉于温润如玉的江南情调。却更惊艳于造物主那神工意匠的笔触:蘸一滴北方的豪迈,捻一缕南方的邀约,一笔一划,墨香氤氲,勾画出一条绵延千里的华夏脉络——秦岭。

赞——大美秦岭。

秦岭之韵,美在景致。在秦岭,有大寺归来不看岭的秦岭大寺,山幽谷静,溪水潺潺,穿行其间,乐而无穷,令人忘却世俗烟火;在秦岭,有被誉为秦岭明珠的紫柏山,东险西秀,南奇北绝,苍翠秀丽,雄浑壮阔,拾级而上,美不胜收。在秦岭,有“毗邻川甘、锁钥三省”的青木川,茂林嘉禾,堆金藏玉,引古今文人骚客观光题咏,“喜见淳朴俗,坦然心神舒”,杜甫也曾醉心于这奇峰秀水。

忆——文明龙脉

秦岭之韵,醇在历史。见证了无数沧海桑田的历史风云,眼看了数不清的朝代的“高楼起”,“宴宾客”,“楼塌了”,横亘华夏的秦岭山脉依旧巍峨如斯,述说着那白云苍狗的过往。 在秦岭的荫庇下,秦王朝不但完成了中华统一的春秋霸业,更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以农为本的基础;汉王朝奠定了中国辽阔的版图,沿着一条条秦岭古道,造纸术等中华文明的文化遗存,更是穿越千年时空留传后世……秦岭流淌而出的河流浇灌了中国十三个封建王朝的兴衰。

从李白的《蜀道难》到白居易的《长恨歌》,从王维的《辋川图》到山水田园诗派,面对秦岭,历代诗人或挥笔豪放,书写秦岭的雄浑、奔放,或淡雅、内敛,挥洒自己对秦岭山水的感悟。“草草辞家忧后事,迟迟去国问前途”是白居易仕途不顺的惆怅,“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是韩愈迷茫的追问,“试登秦岭望秦川,遥忆青门春可怜是孟浩然对友人的不舍。

悟——生态之重

秦岭之韵,重在传承。莽莽秦岭,横亘陕甘豫,千峰万仞筑起了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秦岭北麓违建上百套别墅,山体破坏,污水横流2014年,一份材料惊动中南海,也引发社会舆论广泛关注。乱占乱建、乱采滥挖、乱排乱放、乱砍乱伐,四乱频发;渭北唐十八陵等地的掠夺式开采,造成山体满目疮痍,植被锐减;国家中央公园私人后花园……

国之绿肺,岂容尘染!——这是亿万国人的呐喊和愤怒。

源头治理,法治先行200711月,陕西省第十届人大常委会通过了《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这是我国首个为一座山脉所作的地方立法。以此为法律依据,政府部门发动了震慑力空前的整治风暴,拆除一百余栋违章建筑的别墅,严控矿山,打击“四乱”,让生态红线成为高压线

利益龃龉的背后,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发展观的冲突。令人欣慰的是,在秦岭深处,经济生态双赢的探索,已经崭露头角,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大秦岭的综合治理理念,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

《秦岭四库全书》主编肖云儒要言不烦,如果说秦岭北麓的黄河水系哺育了周秦汉唐的风华,那么秦岭南麓的长江水系则滋养着中国的现在和未来。这未来掌握在十四亿国人的手中。

青山绿水永续,华夏文明方能不熄!

姓名:王博

学院: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