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传统农业遗产 弘扬中华农耕文化
保护传统农业遗产 弘扬中华农耕文化
——第二届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论坛在我校隆重召开
2011年10月23日-25日,第二届“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论坛”在我校学术交流中心隆重召开,来自中国农业博物馆、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华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江苏省纪委、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地以及全国各地和邻国日本的近二百位领导、专家、学者出席了此次盛会。
“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是2002年由联合国粮农组织(FAO)首先提出,旨在“建立全球重要农业遗产及其有关的景观、生物多样性、知识和文化保护体系,这些系统与景观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而且可以满足当地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的需要,有利于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使之成为可持续管理的基础”。从 2004年至今,联合国粮农组织陆续在全球挑选出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8个国家6个农业遗产系统作为试点。中国是具有悠久农业历史农业大国,有着极为丰富的农业文化遗产。2010年首届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论坛的成功举办,构建了学术界、政府和遗产保护地等多方面共同研究和探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理论、方式和途径的良好平台,吸引了各界的广泛关注,社会反响强烈。为进一步推动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工作,中国农业历史学会、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农学史专业委员会、江苏省农史研究会、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遗产研究所和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共同决定此次举办第二届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论坛,继续推进我国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再上层楼。
会议开幕式由中国农业博物馆党委书记、中国农史学会常务副理事长沈镇昭同志主持,我校校长周光宏教授致欢迎辞,他向与会的领导专家光临我校表示感谢,同时向各位嘉宾简要介绍了南京农业大学的基本情况和未来发展方向,以及特色学科“农业史”近年来的工作成果和奋斗目标,并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中国工程院任继周院士、中国社科院经济史研究所李根蟠教授、江西社科院《农业考古》期刊主编陈文华教授先后作大会主题发言,他们从各自的领域分别介绍了我国农业遗产保护的现状和观点、经验。开幕式结束后,论坛分小组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学术交流与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此次盛会的召开将会充分发挥政府、学术界和遗产保护地等多方面的能动性,共同研究和探讨我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方式和途径,可以说恰逢其时。
会议间隙,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进行了换届选举,会议选举姜春云同志担任本会名誉理事长,滕久明同志任学会理事长,沈镇昭同志任常务副理事长,曹幸穗、王思明、邓志喜、樊志民、倪根金、张法瑞、闵庆文、苑 利任副理事长,胡泽学同志任学会秘书长。
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中国农业历史学会名誉理事长姜春云同志非常关心中国农业历史学会。会议召开前夕,姜春云同志专门听取了此次论坛准备和学会的换届工作汇报,并为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的写来贺信。他说: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历史内涵极其丰厚,文化灿烂辉煌,对古今中外的影响非常广泛。我们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农业农村工作,始终将“三农”问题放在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首位。研究中国农业发展史,以史为鉴,对认识和最终解决中国的“三农”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做农史学会的工作很有意义,非常光荣。希望大家在原有工作基础上,继往开来,本着科学、求是、创新的精神,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农史研究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为中央农业战略决策提供咨询,为建设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提供动力、智力支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出席此次会议的主要有中央纪委中组部副部级巡视专员滕久明同志、农业部原纪检组组长、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长宋树友同志、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副部长朱雪芬同志、南京农业大学校长周光宏教授,中国农科院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院长王思明教授以及我国农业史界的老专家、知名学者陈文华教授、李根蟠、邹介正教授,日本北海道大学牛山敬二教授,以及我国农业史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和我校的博硕士研究生等近二百人。
会议由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承办,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是20世纪20年代在著名农史学家万国鼎先生带领下创建的,新中国建立后,经周恩来总理亲自批示,于1955年成立的国内唯一家国家级专门研究农业遗产的学术机构。经过数代人的艰苦努力和不懈追求,目前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及其所属的“农业史”学科是农业部重点学科,江苏省一级重点学科,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江苏省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学院与英国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所、韩国米生文明研究院等多家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已成为国内外学术界公认的中国农业遗产保护与研究的科学研究和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