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师范大学副校长萧正洪教授做学术报告
11月7日下午14:30,陕西师范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萧正洪教授应邀在我校南校区图书馆报告厅为师生做了题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的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报告。报告会由人文学院院长付少平教授主持,共有100余名师生参加。
萧正洪教授从对“黄河有没有源头”这一问题的思考入题,分别阐述了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产生、判断标准以及二者如何统一等问题。萧正洪教授指出,在当今一些学术研究领域中,科学已经变成一种信仰,被过分的绝对权威化,从而导致科学扩张主义通过扩张其边界和把科学视为绝对真理两种方式,提出“科学既可以解释以往的所有问题,也可以解决未来的所有问题”等对科学使用的不恰当理论。在讲到人文主义的价值时,萧正洪教授说,人文主义作为神定论和科学扩张主义的对立面被提出,它不仅尊重人在自然和社会体系中的独立性和人的选择权利、意志自由、对精神价值的追求,而且推崇理性思维,维护了人的尊严。萧正洪教授认为,科学的标准不是唯一的标准,要注重科学和人文的统一,要用以人为中心的科学方法解决和处理问题,从科学的角度来观察和分析问题,通过人本理论来理解和解读问题。没有人文情怀关照的科学主义是盲目的和莽撞的, 没有科学精神融入的人文主义是蹩脚的和虚浮的。最后,萧正洪教授告诫大家,在进行科学研究的时候要将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保持和光大人文主义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给其注入旧人文主义所匮乏的科学要素和科学精神;在发掘和弘扬科学主义的宝贵遗产的前提下, 给其增添旧科学主义所不足的仁爱情怀和人文精神。
报告会结束后,萧正洪教授与参加报告会的师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
报告人简介:
萧正洪,祖籍安徽省安庆市,1957年6月生于江苏省南京市,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陕西师范大学副校长、中国农业历史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历史学会副会长。主要从事中国历史地理学与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史研究,发表学术论文30篇,翻译出版了前苏联经济学家恰亚诺夫的重要著作《农民经济组织》。先后主持或独立承担的研究项目主要有:黄土高原的农民与乡村社会1368-1949(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北地区环境变迁与农业结构的变化与调整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历史农业地理(历史地理学国家重点学科项目)。 著作《环境与技术选择——清代中国西部地区农业技术地理研究》曾获教育部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和第四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