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窑洞
人类的居室大都因地制宜而营造, 在黄土高原表现得尤为突出。黄土高原的土崖畔上,正是开掘洞窟的天然地形。土窑洞省工省力,冬暖夏凉, 十分适宜居住生活。早在新石器时代, 黄河中游的氏族部落就在以黄土层为壁体的土穴上, 用木架和草泥建造简单的穴居和浅穴居, 并逐渐形成聚落。 考古发现,轩辕黄帝部落活跃在陕北大地时,用作藏身的人工洞穴,正好记录、透露了这类原始穴居的信息。经过几千年的缓慢发展,原始洞穴逐步成为定型的土、石、砖窑洞。据研究,石窑出现不会晚于先秦时代。窑洞是陕北建筑的主体,是城乡居民的主要宅所。 尤其是19世纪到20世纪初修建的米脂刘家峁姜氏庄院、杨家沟扶风寨马家各院、高庙山常氏庄院等极为典型。到20世纪先后修建的延安革命历史遗址窑洞、延安大学窑洞、延安窑洞宾馆更成为窑洞的新亮点,延安大学窑洞已记入《吉尼斯世界纪录》。掘土而居乃人类建筑文化的母型,近现代一切建筑形式都可以说是这一母体的繁衍,论建筑起源,窑洞当属领先。陕北窑洞发展到20世纪中后期,在延安写下了窑洞史更为光辉的一页。1935年,延安作为革命根据地,先后在延安凤凰山下、王家坪、杨家岭、枣园及鲁艺旧址的山沟里修建了很多石窑洞和土窑洞,进入九十年代,离延安杨家岭革命旧址500米的地方,建筑了迄今世界上最大的窑洞建筑群———延安窑洞宾馆。
陕北窑洞大致有4种类型,即土窑、接口窑、石窑、砖窑。土坯窑是土窑的衍化,薄壳窑是砖窑的派生,砖石窑是两种建材的混合使用。陕北窑洞有靠山土窑、石料接口土窑、平地石砌窑多种,一般城市里以石、砖窑居多,而农村则多是土窑或石料接口土窑。陕北窑洞以靠山窑为最典型。它们是在天然土壁内开凿横洞,往往数洞相连,或上下数层,有的在洞内加砌砖券或石券,以防止泥土崩溃,或在洞外砌砖墙,以保护崖面。规模较大的在崖外建房屋,组成院落,成为靠崖窑院。
窑洞和山融为一体,最大的特征是冬暖夏凉。 冬季窑外滴水成冰,北风呼啸,窑内灶膛里烧些柴禾就暖融融的。火炕是窑洞的第二特征,热炕头可比冷床板美得多!夏季7月窑外热浪翻滚,窑内却凉爽如秋,胜过安空调。人们常说陕北穷,这窑洞却是大自然赋予陕北人的厚爱,也是陕北人的聪慧所在。 陕北窑洞的窗户也许是整个窑洞中最讲究、最美观的部分。拱形的洞口由木格拼成各种美丽的图案。窗户分天窗、斜窗、炕窗、门窗四大部分。黄土高原沟壑纵横,色彩单调,为了美化生活,窑洞的主人们以剪纸装饰窑洞。
窑洞保留的原始人类的生存方式延续下来,这是亘古如期的颖悟和灿烂。窑洞中隐寓着陕北苦焦悲壮的境遇,也体现了欢悦和兴奋的气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