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 理性与学术――三农研究的基本准则
发展学是近年来新兴的学科,并且广泛地渗透到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等诸多研究领域。发 展是一种动态变化过程,它对历史的重视、对现实的关注与对未来的期许,扩展了人类学术探索与研究的时空范畴。发展研究可以有效校正静态研究的缺陷与不足, 但是确定性与定量研究的弱化可能是该学科需要正视的问题。农发专业博、硕士研究生的论文选题、内容表达与研究方法的优缺点,似乎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它的根源。
关于三农问题的研究,我给自己定下了三项基本原则:1) 充满情感。我曾经说过,现代社会是以城市生活与文化为主导的时代,而古代社会是以乡村生活与文化为主导的时代。我们这些所谓的城里人,往上追溯三代,大概 都是乡下人。农村是我们的故乡,农民是我们的父老,农业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衣食资源。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业与工业、农村与城市、农民与市民的的差距越 拉越大。对三农的同情、关照与扶持,成为党和国家、甚至是民族与时代所面临的亟需解决的问题。2)切忌义愤。这种义愤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基于对三农问题的同情与怜悯,希望在一夜之间解决长期堆积或遗留的三农问题。把问题的反映与研究演变成指责或埋怨、不理智的情绪渲泻。二是过分夸大或渲染三农的负面问题,如农民的保守与愚昧、农村的破败与落后、农业的弱质与低效等,似乎一团漆黑不可救药。义愤往往与偏激共生,不但无益于问题的解决而且会适得其反。3)学 术表达。我们既不是生产、生活在农村的农民,也不是工作、生活在基层的干部。农民和基层干部要应对的往往是具体的、琐碎的甚至是突发的问题,当机立断、相 机行事是处理问题的基本手段和方法,不能苛求他们从形而上的高度做过多的理性分析与处置。我们是研究社会科学的学者,保持客观、理性、公正、准确是基本的 学术与道德操守。我们的三农问题研究既不应有旁观者的冷漠也不应有当事者的焦躁,而应该是以科学揭示社会规律,以理性呼唤社会良知、以智慧引导社会发展, 这是我们应有的定位与担当。希望同学们也能以此为准则来检测自己的分析与研究,恕几能获致比较好的认识与观点。
几位同学的论文选题,分别涉及农地征用制 度、西北生态环境政策、农村公共危机治理等问题,都是具有相当现实性与学术性的选题,而且都做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但是在于对当前情势的基本判断上,似乎都 有偏颇之处,把问题的严重性视为选题的必要性。其实“糟的很”与“好的很”诸极端情形之学术研究价值并不大,它只需要简单的判断与认定即可;反倒是矛盾问 题与发展进步并存增加了研究的复杂性、给我们留下了较大的探索空间。基于以上认识,试就三位同学的研究谈一点自己的看法,以供参考。1) 西北的生态环境问题有喜有忧,总体说来生态(植被)有所改善而环境(主要是污染)有所恶化。生态环境问题研究,是这几年的热门选题之一。但是受某些思维定 式之制约与影响,学术推进并不明显。生态环境史研究,大都以古代生态环境如何好为预设前提,并由此以凸显人类农牧业开发活动的破坏作用。殊不知历史时期自 然的生态修复功能,完全可以补偿人类有限的常规性开发活动所造成的些许破坏和利用量。生态环境问题在历史时期充其量只是个隐性问题,我们没有必要制造耸人 听闻的恐怖效果。现代社会随着人口增加与生产力水平的提升,极大地拓展了人类开发利用自然的深度与广度,生态环境破坏渐呈加速度趋势。不过我们不应低估现 代科技与经济实力在某些方面的作用与影响,以陕西为例,改革开放以来森林覆盖率明显上升,黄土高原输入黄河的泥沙量明显下降,年均降雨量也明显增多。这其 中人与自然的因素都要充分估计,三北防护林建设与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实施起了重大作用,老天爷风调雨顺也帮了大忙,而新能源(煤、气)进入生产、生活领域 也有效减轻了滥砍滥伐的破坏程度。2) 在对农村公共危机发展态势的把握上,应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公共危机的城乡沟通与转化。目前正在推进城乡统筹与城乡一体化建设,发生在农村的公共危机 事件弄不好会波及或漫延至城市。公共危机的城乡并生性或共发性特征,增加了应对与处置的难度和复杂性,务必引起高度关注。二是乡村控制弱化和危机增加问 题。改革开放以来,对乡村的管理与控制整体呈弱化趋势。尤其是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乡镇政府职能转化以后,基层干部对农村的管理热情明显降低、管理难度明 显增大,在客观上增加了发生公共危机的可能性。三是空壳村与外来危机问题。由于数亿农民进入城市打工,许多地方出现了空壳村现象。空壳村里一般是只有老、 弱、病、少留守,来自自身的公共危机虽然减少了,值得注意的是外来性的危机可能增大了,而他们对此几乎毫无应对能力。四是城乡差别与矛盾的激化。在城市与 工业化进程中,对农村土地与人力资源的争夺,是导致农村公共危机频发的主导因素。在近些年出现的比较严重的群体性事件中,几乎都与农地征用有关。五是乡村 社会重组的成本与代价。全国各地农村都在推进小城镇化或并村运动,目的在于推进新农村建设并且可以集中管理、置换或优化土地资源。但是新出现的问题是拉大 了居民点与农地之间的距离,不便于就近农作,违背了农业的自然再生产特征。许多颇有历史与文化特色的古村落毁于一旦,而乡村社会重构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增 加了发生公共危机的可能性,有时付出的代价与成本甚至超出了我们的预料。3)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征用是一个两难的问题。不征用无由发展,而征用过程中的利益博弈与矛盾冲突也日益凸显。YC同学立足于中美征地制度的比较研究,视野与参照范围比较宏阔。但是要注意中美土地制度的某些根本性差异,不可简单类比、评价优劣。中国目前实行的土地制度的客观性与现实性是研究的出发点,如何体现中国特色需要胆识与智慧。
同学们的学位论文选题涉及范畴与领域越来越大,有些是我们熟识的有些是我们陌生的,不可能都会有自己的看法与观点。对于老师的评说,同学们应该在识别、判断的基础上决定取舍。
2011年 9月30在农发专业博士论文预答辩会议上的发言(卫丽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