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古农学网  今天是日期加载中...
  • 首页
  • 中心简介
    • 主任致辞
    • 历史沿革
    • 历任领导
    • 发展规划
    • 运行机制
    • 组织架构
  • 机构设置
    • 古农学研究室
    • 林业史研究室
    • 农业与农村社会发展研究室
    • 珍本特藏古籍库
    • 中国农业历史文化博物馆
  • 学者团队
    • 专职研究人员
    • 兼职研究人员
    • 中心学术委员会
  • 学术研究
    • 研究方向
    • 项目课题
    • 学术论文
    • 农史研究动态
    • 农史资料
    • 农业遗产
  • 专家论坛
  • 人才培养
    • 研究群体
  • 学术动态
  • 服务社会
中心简介
  • 主任致辞
  • 历史沿革
  • 历任领导
  • 发展规划
  • 运行机制
  • 组织架构
当前位置:: 首页» 古农学网» 中心动态

农史所与高陵场畔农耕文化园商讨合作事宜

发布时间:2017-07-02  作者:杨乙丹

6月27日,农史所樊志民教授、朱宏斌教授和杨乙丹副教授一行前往高陵,与高陵场畔农耕文化园负责人、关中农耕文化博物馆馆长闫国新共同商讨合作事宜。

闫国新馆长介绍了高陵场畔农耕文化园筹划建设的艰苦历程,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了农史所樊志民教授、朱宏斌教授等人在文化园筹划建设中做出的建设性贡献,表达了与农史所加强沟通与合作的真诚意愿。

朱宏斌教授向闫国新馆长介绍了农史所的发展历程、研究特色和成就、获批农业部传统农业遗产重点实验室等情况。他表示,农业历史文化研究要“接地气”,农耕文化园区的发展需要理论指导。农史所在农业遗产保护和发展研究领域具有显著的优势,而高陵场畔农耕文化园拥有规模巨大、数量众多、丰富多彩的农业文化遗产,具有良好的农耕文化体验和农业遗产展示平台。因此,二者在保护农业文化遗产和传承中华农耕文化方面,具有广阔的合作前景。

据悉,高陵场畔农耕文化园占地500多亩,拥有20余个专题性农耕文化博物馆,收集了上百万件传统农具和农村生活用品,藏有数万份晚晴以来乡村的族谱、田契、农田水利建设等方面的文书,是目前西北地区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农耕文化展示和体验基地。

经过友好商谈,双方就农业部传统农业遗产重点实验室体验基地建设、在农业文化遗产领域开展联合研究、为农史所研究生资料利用提供便利等方面,达成了多项共识。

 


中国农业历史文化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通信地址:陕西省杨凌示范区西农路22号   邮编:712100    技术支持:贝塔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