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比勒费尔德大学教授与中心师生座谈
中外交流思想碰撞,治学无问东方西方!5月9日下午,德国比勒费尔德大学教授斯特凡·默尔(Stephan Merl)与中心师生就中外农业历史研究,展开了深入的交谈。
交流会伊始,杨乙丹教授向默尔教授介绍了中国农业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的创建、发展、现状以及主要研究成就,展示了中心数十年来积淀的学术成果,得到了默尔教授的盛赞。
在互动交流环节,樊志民教授介绍了辛树帜、石声汉先生在学科点开辟上的贡献,分享了他们20世纪20-30年代在德国、英国留学的宝贵经历。默尔教授则分享了德国农业的发展历程,以及德国的大学与科研机构目前在农业史研究方面的基本情况。
针对中德两国农业史研究的传统与路径的差异,樊志民教授和朱宏斌教授指出:中国具有悠久的农业历史和可持续的农作技术体系,以《齐民要术》、《农政全书》、《授时通考》等为代表的古代农书,为研究中国农业历史提供了丰富的养料和文本材料,中国的农史学者也因而形成了重视农业历史文献、注重挖掘中国传统农业遗产的传统。默尔教授则指出,德国的农业历史研究重点关注近代以来的农业发展,对中古及以前农业历史的研究略显缺乏。在研究方法上,德国的农史学者更侧重于从经济学、社会学的视角与方法出发,讨论近代德国农业问题。随后,双方还对中国的“小农经济”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中心李荣华老师和卫丽老师、公共管理系的梁运娟老师和中心15级的部分研究生,也参加了这次座谈会。座谈会圆满结束后,默尔教授在杨乙丹老师的陪同下,参观了我校珍本古籍特藏库。
斯特凡·默尔(Stephan Merl),德国比勒费尔德大学东欧历史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农业政策与农业发展史、政治制度史比较研究、东欧的消费与消费经济、前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农业合作社、东欧的苏维埃化与去斯大林化等。曾获得俄罗斯联邦雅罗斯拉夫尔国立大学和蒙古国立教育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1988年至1991年,他在德国吉森大学担任“国际农业政策”教授,并在此期间进行了关于东欧农业转型开端的研究。1991年他获得比勒费尔德大学东欧历史系教授席位,并多年担任历史、神学与哲学学院院长,任教至今。他曾兼任俄罗斯联邦总统国民经济与国家行政学院的德国“工商管理硕士”项目的副主席、比勒费尔德大学与蒙古国立师范大学及俄罗斯多所大学合作教育项目协调人。他先后出版了数本关于前苏联农业发展的专著和文章,包括《农业市场与新经济政策》(1981)和《斯大林时期的农民》(1999)等。
责任编辑:刘鑫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