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方案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MPA» 培养方案

《当代中国社会问题》教学大纲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 2017-11-29 浏览次数:

课程编号:sz009043

当代中国社会问题

总学时:32 总学分:2.0  案例讨论学时:4  讲授学时:32 开课学期:春□ 秋■

主要适用专业及学位层次:公共管理硕士

必备基础知识及先修课程:

本课程作为一门学科基础选修课,通过大量的实例及统计数据,具体描述与分析社会问题的表现特征,将理论学习与转型时期的中国实际相结合,分析社会问题的产生原因,提出可操作的、乃至根本解决的对策。基于此,必备的基础知识及先修课程为公共管理、公共政策分析、政治学、社区管理等。此外,课外自学要求是阅读指定的参考书目。

使用教材:

 (1)孙学玉著,《当代中国民生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出版社,2010-12-1

 (2)郑杭生著,《中国社会转型中的社会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参考教材:

(1)(美)舒茨,《社会实在问题》,华夏出版社,2006

(2)(美)斯提姆森,《当代社会问题》,华夏出版社,2001

(3)(法)迪尔凯姆,《自杀论》,商务印书馆,2005

(4)董克用,《中国转轨时期薪酬问题研究》,中国劳动与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年1月

(5)朱力等著,《社会问题概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2011

(6)扎斯特罗著,《社会问题:事件与解决方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一、课程目的及要求

1.思维养成

作为理论性、实践性和方法性很强的课程,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如何运用理论来解释与认识现实的中国社会问题,尤其是针对转型时期中国社会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培养学生敏锐的发现问题、深入的分析问题、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从而达成培养学生科研潜质的目的。

2.理论养成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有关社会问题的理论与研究方法,通过社会实践和调查研究,获得对社会问题的规律性认识。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对当今中国存在的一些重大社会问题有高度与深度上的认识。

3.知识养成

(1)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有关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基本研究方法。

(2)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当今中国存在着的一些重大社会问题有所认识,进一步总结出可以遵循的规律。

(3)将有关本课程的前沿理论及新信息、新知识介绍给学生,从而培养学生发展性视角与视野。

4.能力养成

通过学习本课程,应具备以下能力:

(1)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及方法研究、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社会问题;

(2)能够根据所学理论创造性地提出自己对社会问题的建议与对策;

(3)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与创新精神。

5.方法养成

可分哲学层次上的方法和工具层次上的方法,前者对问题的认识、分析和解决起总的指导作用,如社会研究方法等。后者用于解决一些实际的管理问题,如绩效评估方法;危机处理与解决方法,行政监督方法等。

  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根据《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学科基础选修课《当代中国社会问题》的学分设置为2学分。

    第一讲   当代社会问题产生的背景(4学时)

 本章教学内容主要介绍转型时期社会问题产生的背景以及社会问题的特征、类型与基本理论。教学的重点是当前社会问题产生的背景,难点是社会问题的基本理论。

    第1节  转型时期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

    目前,我国正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期,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价值理念等都已经和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第2节  转型时期社会问题的特点与类型

    特点:复杂性;客观性;差异性

    类型:结构性社会问题;越轨型社会问题;变迁型社会问题;道德型社会问题

    第3节  社会问题的基本理论

    标签理论;冲突论;社会解组论

    第二讲   城市流动人口管理(5学时)

    本章教学内容主要介绍城市流动人口的状况与特征及其研究视角、管理措施等。教学的重点是城市流动人口的管理措施,难点是流动人口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1节  城市流动人口的生存状况与特征

 第2节  城市流动人口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3节 城市流动人口管理措施

    第三讲   统筹城乡中的新型社区管理(5学时)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传统农村社区逐步转化为城市社区,农村人口转化为市民,这期间产生了诸如新型社区建设与管理的问题。教学的重点是新型社区管理的措施,难点是统筹城乡发展理论。

 第1节  统筹城乡发展理论

 第2节  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践

 第3节  转型中的新型社区

 第4节  新型社区管理的措施

    第四讲   弱势群体问题(6学时)

 本讲教学内容主要介绍老年人与青少年等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原因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措施。教学的重点在于社会结构环境的影响,难点在于构建弱势群体的社会支持网络,以及解决弱势群体问题的对策建议。

 第1节  老年人问题

 第2节  青少年问题

     第五讲   社会变迁中的教育失范(4学时)

    本讲教学内容主要针对社会变迁中出现的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从管理学的视角进行整体的、辩证的研究与分析。教学的重点在于认识社会变迁与教育失范、教育重构的关系,难点在于社会观念变迁对教育失范的影响。

第1节  教育问题概述

第2节  社会变迁中的教育问题

第3节   教育问题与教育改革

第六讲   变革中的农民与农业4学时)

 本讲教学内容主要介绍现代化进程中传统小农向职业农民的转变、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思路与对策。教学的重点在于认识职业农民的价值观念与行为取向的变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孕育。难点在于传统小农与改造传统农业的经典理论。

    第1节  经典理论介绍

    第2节  经典理论的中国适应性

第3节  改造传统小农与农业的实践

第七讲   案例讨论4学时)

三、课程考核方式

    考试(成绩评定采用卷面成绩+平时成绩)

  四、课程教师组简介

序号

姓名

职称

学位

所在学科

分工

备注

1

张红

副教授

学士

社会学

主讲

 

2

景晓芬

讲师

博士

社会学

辅讲

 

 

  五、课程组负责人:张红

  六、教学大纲审核人:朱宏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