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MPA» 培养方案
-
《公共政策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 2017-11-29 浏览次数:次
课程编号:sz009030
课程名称:公共政策分析
课程英文名称:Public Policy Analysis
总学时:48 总学分:3 案例讨论学时:8 讲授学时:48 开课学期:春■ 秋□
主要适用专业及学位层次:公共管理硕士
必备基础知识及先修课程:
公共政策分析需要哲学、法学、政治学、行政学、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人类学、管理学、科学方法论等广泛的知识基础。需要先修公共管理学(公共行政学)、政治学、宪法与行政法、经济学、社会研究方法等课程,具备相关的知识与方法基础。
使用教材:
1.朱崇实;陈振明主编:《中国公共政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12-1
2.刘伯龙,竺乾威主编:《当代中国公共政策(第二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11-1
参考教材:
1.Thomas R. Dye, Policy Analysis. University of Alabama: university of Alabama Press, 1976.
2.William N.Dunn,Public Policy Analysis:An Introduction,2nd ed,Englewood Cliffs,New Jersey,Prentice—Hall,Inc.1994.
3.Thomas R. Dye, Understanding Public Policy. 10th.ed.Englewood Cliffs,New Jersey: Prentice-Hall Inc.,2002.
4.松下圭一『政策型思考と政治』東京大学出版会,1991年。
5.大嶽秀夫『政策過程』東京大学出版会,1990年。
6.张亲培:《公共政策基础》,吉林大学出版社,2004年。
7.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8.伍启元:《公共政策》,台湾商务印书馆,1985年 。
9.詹姆斯・E・安德森:《公共决策》,唐亮译,华夏出版社,1990年 。
10.陈振明主编:《政策科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
11.林水波 张世贤:《公共政策》,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4年。
12.(美)斯图亚特•S•那格尔;《政策研究百科全书》,林明等译,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年。
13.德洛尔:《逆境中的政策制定》,王满传等译,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年。
14.(美)史帝文•凯尔曼:《制定公共政策》,商正译, 商务印书馆,1990年。
15.张国庆:《公共政策分析》.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年版.。
16.曹俊汉:《公共政策》,台湾三民书局,1990年版。
17.(美)药弗兰克• 费希尔:《公共政策评估》,吴爱明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18.(美)卡尔•帕敦、大卫•沙维奇:《政策分析和规划的初步方法》,孙兰芝等译,华夏出版社,2001年。
19.刘伯龙,竺乾威等著:《中国农村公共政策:政策执行的调查分析》,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1-6-1
20.姚先国:《公共政策评论》,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12-31
21.娄成武,魏淑艳:《公共政策学》,东北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03-8-1
一、课程目的及要求
公共政策分析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必修课。公共政策分析是一门综合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迅速发展中的新学科。它运用公共政策分析的模式、方法和程序界定政策问题、寻求政策目标和备选方案,进行公共政策的决策;在政策过程中进行政策执行、监控、评估、变迁和终结;公共政策在具体领域的应用:如教育文化、人口资源、环境保护、公共安全、社会保障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模型和方法;掌握政策执行、监控、评估、变迁、终结等政策过程;提高学生分析、制定决策具体公共政策的能力,推进公共政策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
教学目的:本课程既重视学理研究和学术功底的培养,以加强和提高学习者学术研究的能力和专业水平,又重视当代公共政策实践问题的了解和把握,以加强和提高同学对公共政策问题的感应能力、领悟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应对能力。通过本课程的修习,选课同学应当进一步熟悉当代公共政策的主要的理论和政策问题,进一步掌握公共行政/公共管理学主要的研究方法,注意追踪当代中国政府管理的发展动态,进而能够对当代中国公共政策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展开有价值的研讨。
公共政策分析课程的目标正是要提高学生公共政策理论素养和实践技能,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政策问题的能力。公共政策分析课程不同于MPA专业学位的其他课程。它以人类社会的政策实践,政策系统及其运行,政策的性质、原因与结果为研究对象,以提供政策相关知识为目标,更注重思维方式以及方法论、方法及分析技术的学习与应用,强调实际政策问题分析和解决。由此可见本课程的独特性以及它在MPA专业学位培养中所具有的重要地位、作用和意义。
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1、课时分配
内容
讲课
讨论课
案例分析
合计
绪论
4
4
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理论
6
2
8
政策问题和政策目标
4
2
6
制定备选方案和方案抉择
4
2
6
政策执行和政策监控
4
2
2
8
政策评估和政策变迁
4
2
6
公共政策分析的具体应用
2
2
合计
26
6
8
48
2、课程内容
第一单元 绪论(建议学时数:4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一、MPA学员学习、研究公共政策
(一)政府公务人员的工作
(二)学习的目的
(三)学习内容
二、公共政策相关知识
(一)公共政策的概念和本质
(二)公共政策的特征
(三)公共政策的构成
(四)公共政策的类型
(五)公共政策的功能
(六)公共政策系统的结构
本单元的目的在于除了讲MPA学员学习、研究公共政策的目的与方法外从总体上对公共政策分析提供基本的认识,通过学习,掌握公共政策、政策系统、政策过程的含义,了解有关公共政策学的范式、公共政策学的意义。重点掌握公共政策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公共政策、政策系统、政策过程、政策主体、政策客体等概念;难点是公共政策分析的研究途径、公共政策分析的现实意义。
第二单元 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理论(建议学时数:8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一、政策分析
二、政策分析的基本原理
三、政策分析的理论
四、政策分析的基本模型
五、政策分析的内容、原则
六、政策分析的定性方法
七、政策分析的定量方法
八、公共政策分析应有的意识
九、公共政策分析的思维方法
通过学习,了解有关政策分析的基本模式、政策分析的不同理论和政策分析的多样化方法论;掌握政策分析的基本构成因素、政策分析的几种有代表性的过程框架、政策分析过程的程序。了解政策分析过程中常用的方法和技术。
重点和难点:
政策分析的基本构成因素、政策分析的几种有代表性的过程框架、政策分析过程的程序。
第三单元 政策问题和政策目标(建议学时数:6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一)政策问题
(二)公共政策问题界定
(三)公共政策问题界定的方法
(四)公共政策问题描述
(五)影响政策问题认定的原因
(六)澄清目标的地位和作用
(七)澄清和确定目标的困难
(八)澄清和确定目标的途径及方法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什么是政策问题、政策问题的性质、种类;问题界定与问题解决、问题界定的步骤或阶段;问题界定的基本方法及其应用。澄清政策目标的重要性与困难、基本的政策目标;澄清和确定政策目标的途径及方法;政策指标的内涵:经济指标、社会指标、政治指标;确定评估标准的活动及其困难;评估标准的基本类型。通过学习掌握政策问题的概念、问题界定的步骤;基本的政策目标;政策指标的内涵;学会运用几种基本的评估标准评估政策问题。
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政策问题的性质、澄清和确定政策目标的途径及方法、确定评估标准的活动及其困难;难点是问题界定的基本方法及其应用。
第四单元 制定备选方案和方案抉择(建议学时数:6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一、备选方案的必要性与来源
二、备选方案产生的步骤与方法
三、方案结果预测的方法
(一)政策规划的法定主体
(二)政策规划的原则
(三)政策规划影响因素
(四)政策规划的过程
公共政策决策
本单元介绍了备选方案的重要性、备选方案的来源、备选方案的搜寻与发现、备选方案的设计与创造、备选方案的筛选;方案比较与择优:技术、经济、政治、行政可行性的比较;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能分析、风险—效益分析;方案抉择中的决策方式。通过本单元学习,了解备选方案的重要性、备选方案的来源;掌握备选方案的搜寻与发现、备选方案的设计与创造、备选方案的筛选;了解方案比较与择优:技术、经济、政治、行政可行性的比较;能够结合具体案例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能分析、风险—效益分析,做出方案抉择。
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备选方案的搜寻与发现、备选方案的设计与创造、备选方案的筛选;难点是结合具体案例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能分析、风险—效益分析,做出方案抉择。
第五单元 政策执行和政策监控(建议学时数:8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一、公共政策执行概念
二、公共政策执行的理论
三、公共政策执行模式
四、公共政策执行原则与手段
五、政策有效执行的条件
六、政策执行偏差及矫正
七、 政策执行机制的构建
八、“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分析
本单元介绍了政策执行的理论模式、影响政策有效执行的因素、政策工具的特性与分类、政策执行中的工具选择;政策监测的含义和种类、政策监测的地位和作用、政策监测的方式及技术。通过学习,了解政策执行的理论模式,政策监测的含义和种类;掌握影响政策有效执行的因素、政策工具的特性与分类、政策执行中的工具选择;政策监测的地位和作用、政策监测的方式及技术。
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影响政策有效执行的因素、政策工具的特性与分类、政策执行中的工具选择;政策监测的地位和作用、政策监测的方式及技术。难点是如何有效进行政策监测。
第六单元 政策评估和政策变迁(建议学时数:6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一、公共政策评估概述
二、公共政策评估标准、程序
三、政策评估的方法
四、政策评估的障碍
五、公共政策监控
本单元介绍了政策评估及其意义、政策评估面临的困难、政策评估的过程、政策评估的八种模式、政策失败的一般原因、政策评估的方法:前后对比法、实验和准实验模型、影子控制法;政策调整的内容、原因和作用、政策调整的功能;政策终结的含义和作用、政策终结的原因类型与方式、政策终结的障碍及策略。通过学习,了解政策评估及其意义、政策评估面临的困难、政策评估的八种模式、政策失败的一般原因、政策终结的含义和作用。掌握政策评估的过程、政策评估的方法:前后对比法、实验和准实验模型、影子控制法;政策调整的内容、原因和作用、政策调整的功能;政策终结的原因类型与方式、政策终结的障碍及策略。
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政策评估的过程、政策评估的方法:前后对比法、实验和准实验模型、影子控制法;政策调整的内容、原因和作用、政策调整的功能;政策终结的原因类型与方式、政策终结的障碍及策略。难点是结合具体案例进行政策评估和政策调整。
第七单元 公共政策分析的具体应用(建议学时数:2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单元在前面六个单元的基础上进行公共政策分析的具体应用:教育文化、人口资源、环境保护、公共安全、社会保障。从各个具体公共发展政策的现状与问题、发展趋势分析出发,制定政策措施。
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对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理论、政策问题和政策目标、制定备选方案和方案抉择、政策执行和政策监控、政策评估和政策变迁的掌握运用。难点是从各个具体公共发展政策的现状与问题、发展趋势分析出发,制定政策措施。
第八单元 案例讨论(8学时)
三、教学方式
本课程倡导“启发式”教学,鼓励积极的、活跃的、严谨的、具有创意的思考和争论;倡导“参与式”学习,主张课上与课下、教师和学生的广泛参与;倡导“网络化”学习,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将教与学、读书与写作、课堂内与课堂外、本学科与其他学科广泛地连接起来。
1. 课堂讲述
2. 文献阅读及课堂讨论
3. 课堂案例分析
4. 课后文献阅读 7
四、课程考核方式
本课程采取文献阅读汇报及评论、课堂讨论、案例分析报告、相关研究论文、调查分析报告等相结合的方式,作为课程考核形式。
文献阅读汇报及评论——25%
课堂讨论参与情况——25%
案例分析报告——25%
研究论文、调查分析报告——25%
五、课程教师组简介
序号
姓名
职称
学位
所在学科
分工
备注
1
张忠潮
教授
学士
公共管理
主讲
2
樊志民
教授
博士
农史学
辅讲
六、课程组负责人:张忠潮
七、教学大纲审核人:朱宏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