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方案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MPA» 培养方案

《宪法与行政法》课程教学大纲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 2017-11-29 浏览次数:

课程编号:SZ009033

宪法与行政法

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Law

总学时:32 总学分:2 案例讨论学时:8 讲授学时:32 开课学期:春□ 秋■

主要适用专业及学位层次:公共管理硕士

必备基础知识及先修课程:

学习本课程,学生宜先自行修习“法学基础理论”、“民法学”、“诉讼法学”等法学基础知识课程,以掌握法律、法学的基本概念和最基础的知识,为学习本课程做好必要的准备。另外,作为MPA的学生学习本课程,应有一定的公共管理知识基础。因此,学生在上本课程之前,宜先修“公共管理”、“政治学”、“公共政策分析”等课程。

使用教材:

1、麻宝斌:《公共行政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

2、徐晓林:《行政学原理》,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年8月

参考教材:

本课程教材:

周叶中主编:《宪法》(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出版;

姜明安主编:《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五版)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联合出版。

参考书目:

1、吴家麟主编:宪法学,北京:群众出版社,1983

2、张友鱼、宪政论丛(上、下册),北京:群众出版社,1986

3、徐秀义、韩大元:宪法学原理(上)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3

4、韩大元主编:外国宪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5、李步云主编:宪法比较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

6、韩大元主编;新中国宪法发展史,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

7、赵宝云著:西方五国宪法通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4

8、张庆福主编:宪法学基本理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

9、本书编写组:宪法和宪法修正案辅导读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3月

10、应松年主编:《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11、姜明安主编:《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12、曾坚主编:《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

13、姜晓萍主编:《行政法学》,四川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版

必读法律法规:

《宪法》 《公务员法》 《行政处罚法》 《行政强制法》 《行政许可法》  《行政复议法》  《行政诉讼法》   《国家赔偿法》 等。  

 

 

一、课程简介:本课程为法学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和核心课程,学分数2,周学时4。主要讲授内容是:宪法的基本理论,国家本质和国家形式的根本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关的组成、职权、任期、组织和活动原则。行政法的基本理论,行政诉讼法等。

二、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四项基本原则是宪法的指导思想。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宪法的基本理论;了解我国宪法的基本精神和它的具体规范;理解我国宪法的优越性,自觉遵守宪法,维护宪法尊严;推进我国立宪、行宪的科学化,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和法治国家建设作出贡献;为学习其他法学课程打下坚实基础。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是法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它可以分为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两部分,其内容主要包括:行政法的一般原理、原则及有关行政法、行政法学历史发展的知识;行政法主体的一般理论;行政行为的一般理论及有关行政行为的性质、特征、构成要件及各种类别行政行为运作程序的具体理论和知识;行政诉讼的一般理论及有关行政诉讼的性质、受案范围、管辖;行政赔偿的一般理论,以及有关行政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归责原则、赔偿范围等具体理论和知识。要求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掌握上述理论知识。

三、主要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为主,结合案例教学。课堂讨论,旁听人大会议或人大常委会议。组织收听收看每年的“两会”(人大会议、政协会议)等等,完成本课程的教学。坚持唯物辨证法,系统分析、历史分析、比较分析、联系实际的基本方法。

1、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要教学方式,建议总讲授课时50课时。宪法教学安排3个单元,讲授16课时;行政法教学安排4个单元,讲授22课时;行政诉讼与行政赔偿教学安排2个单元,讲授12课时。教员可根据各自学校的整体教学计划和实际情况,适当增加或减少课堂讲授的课时。

2、本课程因属于法学课程,应采取案例教学的方法,无论是宪法教学,还是行政法、行政诉讼法教学,都应注重案例教学。教员在讲授法律的某一原理、原则时,均应选择国内外相应精典案例,特别是国内最新案例予以阐释,使学生能更好地领会、理解相应法律原理、原则。

3、本课程虽以课堂讲授为主,但也应适当地组织课堂讨论。建议每个单元组织一次课堂讨论,讨论内容既可以是原理、原则,也可以是实际案例。讨论原理、原则时,应通过引用相应案例予以论证和阐释;讨论案例时,应引导学生总结、引伸出相应的原理、原则。

4、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可组织一两次模拟法庭审理与辩论,由学生分别模拟法官、检察官、当事人、律师等,扮演实际案件或教员、学生自编案件的角色,依行政诉讼程序或宪法诉讼程序展开法庭审理与辩论,以提高学生运用课程所学知识、理论的能力。

5、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可聘请国家立法、执法、司法等法律实务部门的专家为学生开设3—5次专题讲座,讲授我国宪法、行政法、行政诉讼法的实际运作情况,以增进学生对中国国情的了解,增强对中国特色宪政和法治的认识。

第一编  宪法

第一章  绪论(1学时)

教学目的:本章主要介绍本门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主要内容,教学基本要求、目的和方法。了解宪法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了解学习宪法学的意义。

一、宪法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

二、学习和研究宪法学的意义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宪法的调整对象?

2.谈谈学习宪法学的意义?

第二章  宪法基本理论(1学时)

本章主要介绍宪法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宪法的概念和本质,宪法的基本原则,宪法分类的方法以及两种不同类型宪法的主要区别;宪法渊源、宪法典结构和宪法规范的特点,宪法监督的基本类型及中国的宪法监督,宪法与宪政,宪法关系的主体、内容、客体,宪法的作用。

本章的学习重点和难点是:宪法的概念、基本原则;宪法规范;宪法监督;宪法与宪政。

第一节  宪法的概念和本质

一、宪法的概念

二、宪法的本质

第二节  宪法的分类

一、宪法分类的意义

二、资产阶级学者传统的宪法分类

三、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分类

四、分类评价

第三节宪法渊源、宪法典结构和宪法规范

一、 宪法渊源

二、 宪法典结构

三、 宪法规范

第四节 宪法关系

一、宪法关系的概念

二、宪法关系的主体

三、宪法关系的客体

第五节 宪法的基本原则

一、人民主权原则

二、基本人权原则

三、权力制约原则

四、法治原则

第六节 宪法的作用

一、宪法的确认和巩固作用

二、宪法的规范和限制作用

三、宪法的指引和协调作用

四、宪法的评价和宣传作用

第七节 宪法监督制度

一、宪法监督制度的概念和意义

二、现代国家的宪法监督制度

三、宪法监督的内容和方式

四、我国的宪法监督制度

第八节 宪法与宪政

一、宪法的概念和特征

二、宪法的基本内涵

三、宪法与宪政的关系

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政

复习思考题:

1、宪法的概念、本质。

2、宪法的分类及标准。

3、宪法基本原则。

4、宪法典结构。

5、宪法的作用。

6、我国宪法监督制度。

7、宪法与宪政的关系。

8、如何完善我国宪法监督制度?

9、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

第三章  宪法的产生和发展(1学时)

本章主要介绍近代宪法产生的原因,英、美、法宪法的产生过程,社会主义宪法的产生和发展,世界宪法发展主要趋势,旧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新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1982年宪法的基本精神及修改的主要内容,本章的重点和难点是:近代宪法产生的条件,当代宪法的发展趋势,我国现行宪法及其修改。

第一节近代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一、近代宪法产生的条件

二、近代宪法的产生过程

1、英国宪法的产生。

2、美国宪法的产生。

3、法国宪法的产生。

一、宪法的发展

1、资本主义宪法的发展。

2、社会主义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二、当代宪法的发展趋势

1、宪法类型上的发展趋势。

2、宪法形式上的发展趋势。

3、宪法内容上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旧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一、清末、北洋军阀、国民政府制定的伪宪法

二、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民革命根据地的宪法性文件

第三节 新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二、1954年宪法

三、1975年宪法

四、1978年宪法

五、1982年宪法

复习思考题:

1、宪法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产生的?

2、当代宪法有何发展趋势。

3、应如何评价旧中国的宪政运动。

4、应如何评价《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5、《共同纲领》的历史意义。

6、1954年宪法的主要内容。

7、现行宪法的基本精神。

8、现行宪法历次修正案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第四章  国家性质(1学时)

本章主要介绍国家性质的决定因素:各国宪法对国家性质的规定:中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决定我国国家性质的经济基础是以公有制为核心的经济基础;建设同我国国家性质相适应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个战略方针问题。只有从各阶级的地位、经济基础全面地掌握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根本性质。本章的重点和难点是:国家性质的概念及决定性因素,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我国的五种经济形式,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第一节 国家政权的阶级本质

一、国家性质概述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节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

一、经济制度的概念及在各国宪法中的表现

二、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

第三节国家的精神文明建设

一、精神文明与宪法

二、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

复习思考题:

1、决定国家性质的基本因素是什么?

2、为什么说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即无产阶级专政?

3、爱国统一战线的性质、范围任务?

4、民主与专政的辩证关系?

5、试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形式。

6、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职能是什么?

7、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分配制度的基本内容上什么?

8、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9、一生实践公民二十字基本道德规范。

第五章  国家形式 (1学时)

本章主要介绍政权组织形式的概念及类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理解它的社会主义民主本质及其如何发展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特别行政区制度;国旗、国徽、国歌是国家的标志,从而热爱祖国,自觉维护祖国的统一和尊严,为建设祖国而奋斗。本章重点和难点是:政权组织形式、国家结构形式的概念和分类,发展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实行单一制的原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特别行政区域制度

第一节 政权组织形式

一、政权组织形式概述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三、基层群众性自治制度

第二节  国家结构形式

一、国家结构形式概述

二、我国是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

四、特别行政区制度

第三节  国家象征

一、国旗、国徽是国家的标志。

二、国歌是代表国家的歌曲

三、中国的首都北京

复习思考题:

1、国家形式包括哪些内容?它和国家性质是什么关系?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如何发展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概念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5、特别行政区的概念和特点?它有哪些方面的高度的自治权?

6、我国实行单一制的原因?

7、我国行政区域划分的原则?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

8、政权组织形式的类型?

第六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1学时)

本章主要介绍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基本理论,认清我国公民在国家生活中的法律地位,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内容,明确权利与义务的辨证关系,以宪法为自己的最高行为准则,维护人权,正确地行使权利,自觉地履行义务。本章重点和难点是:公民、人民的概念及原则,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内容以及如何正确地行使权利、自觉地履行义务。

第一节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概述

一、公民和国籍

二、公民与人民

三、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的概念

四、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历史发展

五、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利的关系

六、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的保障及其界限

第二节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一、公民参与政治生活方面的权利和自由

二、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

三、宗教信仰自由

四、公民的社会经济方面的基本权利

五、文化教育方面的基本权利。

六、特定人的权利

第三节 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一、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二、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机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四、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五、依法纳税

六、其他方面的基本义务

第四节 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特点及行使原则

一、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主要特点

复习思考题:

1、公民基本权利、基本义务的概念。

2、公民与人民的区别?

3、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利的关系?

4、应如何理解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的界限?

5、我国公民享有哪些基本权利和自由?

6、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主要特点?

7、我国公民正确行使权利和自由的指导原则?

 

第七章  选举制度(1学时)

本章主要介绍我国选举制度的历史发展和它的社会主义民主本质;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我国选举的组织和一般程序;我国选举制度较之于资本主义选举制度的优越性;本章重点难点是: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我国选举的民主程序。

第一节 选举制度概述

一、选举制度的概念

二、选举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三、选举制度与政党制度的关系

四、选举者与被选举者的关系

第二节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

一、选举权的普遍性原则

二、选举权的平等性原则

三、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并用的原则

四、无记名投票的原则

五、差额选举的原则

六、选举权的物质保障和法律保障原则

第三节我国选举的民主程序

一、直接选举程序

二、间接选举程序

本章思考题:

1、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2、直接选举经过哪些民主程序?

3、如何完善我国选举制度。

4、积极参加选举,充分行使选举权利。

第八章  国家机构(1学时)

本章主要介绍我国的国家机构制度,通过学习应当对于我国的国家机构的概念、范围、组织原则、职权、类别等基本知识有所了解。本章重点和难点是国家机构的职权及其差别。

第一节 国家机构概述

一、国家机构的概念、特征

二、国家机构的阶级本质和类型

三、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1、民主集中原则。

2、社会主义法治原则。

3、联系群众原则。

4、责任制原则。

5、精简和效率原则。

6、民主平等原则。

第二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二、全国人大常委会

三、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

四、全国人大代表

第三节  国家主席

一、国家元首概述

二、我国国家元首制度的历史发展

三、我国宪法规定的国家元首制度

第四节 国务院

一、国务院的性质和地位

二、国务院的组成和任期

三、国务院的领导体制

四、国务院的会议制度

五、国务院的职权

六、国务院所属部、委及其他机构

第五节中央军事委员会

一、中央军事委员会的性质、地位

二、中央军事委员会的组成和任期

三、中央军事委员会的职责和领导体制

第六节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一、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第七节 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一、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性质、地位构成

二、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职权

第八节 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一、人民法院

二、人民检察院

复习思考题:

1、国家机构的概念、特征?

2、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有哪些?

3、总理负责制的内容有哪些?

4、怎样理解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利机关?

5、宪法对中央军委主席职务没有规定限制任期制,你有何看法?

6、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原则有哪些?

7、人民检察院的职权有哪些?

8、什么是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它享有哪些自治权?

第二编  行政法

第一章   行政法原理(1学时)

  学习内容

1、行政法的基本概念:行政、行政法

2、 行政法的历史沿革

3、行政法渊源

学习要点:

1、 行政法的基本概念

2、 行政法渊源

思考题:

1、 为什么说行政法是一门公法的课程?

2、 行政法的功能是什么?

3、 如何理解行政法渊源?

第二章 行政法基本原则(1学时)

学习内容

1、  合法性原则

2、  合理性原则

3、  公开性原则

4、  应急性原则

学习要点

1、  合法性原则的构成

2、  合理性原则的内容

思考题

1、  什么是法律保留?

2、  什么是比例原则?

3、  什么是信赖保护原则?

第三章 行政法主体(1学时)

学习内容

1、 行政主体:行政机关、授权组织、委托组织

2、 公务员制度

3、 行政相对人

学习要点

1、 行政主体的构成要件

2、 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内容

思考题:

1、如何正确理解当前行政主体的概念?

2、行政主体的分类有哪些?

3、试述公务员的权利义务及公务员制度的主要内容。

第四章 行政行为概述(1学时)

学习内容

1、 行政行为基本原理

2、 行政行为的分类

学习要点

1、 行政行为的涵义

2、 行政行为的种类、效力

3、 行政立法的性质、程序

思考题

1、 如何区分具体行政行为与抽象行政行为?外部行政行为与内部行政行为?

2、 如何理解行政行为概念的构成要件?

3、 如何理解行政行为的确定力、公定力

4、 我国行政立法的一般步骤?

第五章  制定规范的行为(1学时)

学习内容

1、抽象行政行为概述

2、行政立法行为

3、制定其他规范性文件的行为

学习要点

1、抽象行政行为的特征及发展趋势

2、行政立法的效力

3、其他规范性文件制定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思考题

1、抽象行政行为有哪些基本特征?

2、简述行政立法的程序。

第六章 授益行政行为(1学时)

学习内容

1、行政许可

2、行政给付与行政奖励

3、行政确认

学习要点

1、行政许可的原则及制度

2、行政确认的意义

思考题

1、什么是信赖保护原则?

2、行政许可便民原则是如何体现的?

第七章 不利行政行为(1学时)

学习内容

1、行政征收

2、行政处罚

3、行政强制

学习要点

1、行政处罚的基本原则

2、行政处罚的程序

3、行政强制执行的涵义、模式

4、 行政强制的种类 

思考题

1、如何理解"一事不再罚"原则?

2、简述行政处罚的简易程序、听证程序的适用条件

3、  行政强制执行的概念?

4、什么是即时性强制?

第八章 非权力行政行为(1学时)

学习内容

1、行政合同 

2、行政指导

3、行政事实行为

学习要点

1、 行政合同的概念、履行

2、行政指导的法律问题 

3、行政事实行为的法律地位

思考题

1、 如何理解行政主体在行政合同履行过程中的权利、义务?

2、 行政指导的概念与特征?

3、行政事实行为有何特征?

第九章 行政程序(1学时)

学习内容

1、 自然公正原则与正当程序原则  

2、 行政程序的基本价值

3、行政程序的基本制度

学习要点

1、 英美传统中的自然正义原则

2、 程序的意义

3、 听证制度

思考题

1、 如何理解自然正义原则?

2、 行政程序有何重要价值?

3、 听证制度的基本内容?

第十章  行政裁决与行政复议(1学时)

学习内容

1、行政裁决概述

2、行政裁决的内容

3、行政复议概述

4、行政复议范围

5、行政复议法律关系主体

6、行政复议程序

学习要点

1、行政裁决的特点

2、行政复议的目的

3、行政复议的受理范围及管辖

思考题

1、为什么说行政裁决是一种新型的行政行为?

2、行政复议的意义是什么?

3、排除行政复议的事项有哪些?

3、复议决定的效力如何?

第十一章 行政诉讼原理(1学时)

学习内容

1、 行政诉讼的概念

2、 行政诉讼基本原则

学习要点

1、 行政诉讼的概念

2、 行政诉讼的理论基础

思考题

1、 如何理解行政诉讼的概念?

2、 如何理解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审查原则?

第十二章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及管辖(1学时)

学习内容

1、行政诉讼受案范围

2、行政诉讼管辖

学习重点

1、 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2、 级别管辖、地域管辖

3、 解决管辖冲突的规则

思考题

1、 简述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基本框架?

2、 简述我国行政诉讼级别管辖与地域管辖的基本制度

第十三章 行政诉讼参加人(1学时)

学习内容

1、 行政诉讼参加人概述

2、 行政诉讼被告资格

3、 行政诉讼原告资格

学习重点

1、 原告的基本条件

2、 被告的基本条件

思考题:

1、 如何理解原告资格?

2、 如何确定被告资格?

第十四章 行政诉讼证据(1学时)

学习内容

1、  行政诉讼证据概述

2、  行政诉讼证据规则

3、  行政诉讼证据的收集、审查与保全

学习重点

1、  行政诉讼举证责任分配规则

2、  被告举证的限制

思考题

1、  原告负举证责任的情形。

2、   对被告举证责任的限制是什么?

第十五章 行政诉讼的审理程序、法律适用与裁判(1学时)

学习内容

1、 行政诉讼的程序

2、 行政诉讼的判决

学习重点

1、 起诉的条件

2、 一审判决形式

思考题

1、 行政诉讼起诉必须满足什么样的条件?

2、 撤诉的具体情形?

3、 简述驳回诉讼请求判决、确认判决的适用情形?

第十六章 行政赔偿与行政补偿(1学时)

学习内容

1、 行政赔偿责任的构成

2、 行政赔偿的范围

3、 行政赔偿请求人和行政赔偿义务机关

4、 行政赔偿程序

5、 行政赔偿的方式和计算标准

6、 行政补偿的特点及基本制度

学习重点

1、 行政赔偿责任的概念、构成要件

2、 行政赔偿的范围

3、 行政赔偿单独提起和一并提起的程序

4、 行政补偿的原则

思考题

1、 如何理解行政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

2、 简述应当赔偿的侵犯人身权的情形?

3、 行政赔偿请求人的具体情形?

4、 行政补偿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第十七章 案例讨论(8学时)

 

四、课程考核方式

本课程考核可采取闭卷考试、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和平时考查相结合的方式。闭卷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60%,案例分析报告成绩占总成绩的20%,平时考查成绩占总成绩的20%。闭卷考试期末进行,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在学期中段或后段进行,平时考查成绩由教员根据学生整个学期听课、考勤、课堂讨论发言的情况评定。

五、课程教师组简介

序号

姓名

职称

学位

所在学科

分工

备注

1

王有强

副教授

硕士

法学

主讲

 

2

董  红

副教授

博士

法学

辅讲

 

六、课程组负责人:王有强

七、教学大纲审核人:王有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