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MPA» 调研报告
-
关于丰收股份经济合作社深化改革的调研报告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 2017-09-28 浏览次数:次
丰收股份经济合作社是鹿城区首批城中村改制试点村中较成功的一个,其改制根据鹿城区委、区政府于2003年出台的《鹿城区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的指导意见》进行,经过了清产核资、资产评估、核实人口、确定方案、建立新组织等环节,于2004年完成了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制改革工作。在当时的环境背景下,丰收股份经济合作社的股改是改革创新亮点的代表,但随着丰收股份经济合作社十几年的运行过程中受村级行政管理模式烙印影响严重,体制机制不顺、经营发展瓶颈等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我们就丰收股份经济合作社深化改革的问题进行实地走访。
一、当前丰收股份经济合作社困境分析
鹿城区大南街道丰收村,全村村民共1856人,2004年1月,村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丰收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组成员名单,最终确定:量化对象518人,补偿对象1338人。全社现有资产1.2亿元,收入来源较单一,主要靠土地房屋租赁,低风险投资项目,股东年分红1-1.5万元。近年来出现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合作社内部管理、经营体制不顺。1、合作社领导班子内部矛盾难以调和。目前该股份合作社领导班子内部矛盾突出,致使518名股东意见难统一,人心不齐,导致合作社重大工作难以决断,不利于调动管理者积极性和股份经济合作社发展。2、运行管理机制僵化。经营管理者基本上是原村级领导班子,带有村级行政管理模式烙印,机制僵化、管理封闭,很难引进优秀的经营管理人才。3、激励机制不健全。合作社缺乏经营管理者个人收益与其权责、经营状况挂钩的激励奖惩制度。
(二)合作社经济发展瓶颈与股东分红要求不断提高的矛盾比较突出。1、合作社收益来源和投资渠道单一。目前丰收股份经济合作社集体经济发展大多数投资于固定资产购买或建造标准厂房出租。可用收入主要来自租赁和利息。2、股东分红要求不断提高。严重影响了集体经济的长远发展。几年后将出现无利可分的问题,股东有股无利的问题一旦出现,势必会引起社会的不稳定。
(三)丰收村改制后续工作尚待完善。2007年10月区政府同意撤销丰收村村民委员会,股东身份却并没有按市里文件要求转变为市民,仍为农业户口。自撤村建居后的丰收股份经济合作社,在管理体制上没有实现与城市的接轨,行政和社会管理职能还是由原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来承担。
二、深化丰收股份经济合作社改革的前提条件分析
从我国目前现有股份经济合作社理论分析,股份经济合作社必然面临着改革深化的问题。作为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去向有两种选择,一是公司化改革转型发展,向现代企业、公司化方向发展;二是实施终止,融入城市而消亡。退出终止模式或向公司化改革方向发展是实实在在的彻底改革,实现了农村到城市,农民到市民的本质转变,摆脱了二元体制的束缚。但两者深化改革所具备的前提条件略有不同,现对比分析如下:
2-1 公司化改革和实施退出终止前提条件对比
公司化改革
实施退出终止
相同点
1.政经基本分离。已撤村并居的,或村级承担各项行政社会管理职能需已划归社区管理,且村委会的经济职能已架空。
2.村集体所有土地已被征用或大部分被征用。
3.农民基本保障已落实。主要是农保与城镇社保基本接轨。
不同点
4.拥有一定数额的集体净资产可用于经营。
4.无或基本无可用于经营的集体净资产。
5.村集体有较为稳定的经营性收入来源,并具有一定的经济增长性,可实行按股分红。
5.经营性收入来源较少,无经济增长性,无法稳定实行按股分红。
就丰收股份经济合作社目前情况来看,其仍具有一定优质数量的集体资产,并具有增长性,从公司化改革和实施退出终止前提条件对比来看,其更适合公司化改革试点这一路径。
三、深化丰收股份经济合作社改革的操作流程分析
虽然从公司化改革和实施退出终止前提条件对比来看,丰收股份经济合作社更适合公司化改革试点,但实施退出终止与公司化改革在操作程序上有许多共同点,现将两者作如下对比分析:
3-1 公司化改革和实施退出终止操作流程对比
公司化改革
实施退出终止
1.经股东代表大会表决同意,向当地街道提出终止申请。经批准后,根据《浙江省村经济合作社组织条例》第十六条规定,再提交社员大会或户代表三分之二以上签字表决通过。
2.成立公司化改革指导小组和丰收股份经济合作社公司化改革工作小组。工作小组成员由股东代表大会讨论确定,成员名单报街道审核后,张榜公布。
2.成立终止指导小组和清算小组。清算小组成员由股东代表大会讨论确定,成员名单报街道审核后,张榜公布。
3、编制公司化改革或实施退出终止工作计划。
4.资产核资。(1)资产清查登记。根据农业部、财政部《乡(镇)村集体经济组织清产核资办法》和省、市、区有关规定执行。清理各类资产和债权债务,分别编制资产负债表、各类资产和债权债务明细清单。资产清查结果,经社员股东(代表)大会确认后,报街道审核,并公布。
4.清算程序:(1)清算之前,必须冻结银行存款帐户和现金帐户;清理各类资产和债权债务,分别编制资产负债表、各类资产和债权债务明细清单;
(2)书面通知债权人,并在报纸上公告,通知债权人在规定时间内向清算小组(清产核资小组)申报其债权。如债权人申报的债权金额与会计帐户不一致的,申报债权人还应当说明债权的有关事项,并提出证明材料。清算小组(清产核资小组)应当对债权进行登记。在申报债权期间,清算小组(清产核资小组)不得对债权人进行清偿;
(3)处理与股份经济合作社未了结的往来业务;
(4)编制除货币资金以外的各类资产、债权债务处理方案,提交股东代表大会讨论决定;
(5)股份经济合作社资产在分别支付清理期间有关费用、工资、社会保险费用和缴纳所欠税费,清偿债务后的剩余资产,编制剩余资产分配方案,提交股东代表大会讨论决定;
(6)清算小组(清产核资小组)清算(核资)结束后,经中介机构审计,公布股份经济合作社净资产、负债以及分红额度表,并编制清算(核资)报告,报股东代表大会确认并公布。
5.根据资产核资报告拟定丰收股份经济合作社公司化改革实施方案草案。方案内容包括:组建一个或若干个公司、剩余资产重组、股东“认领”资产办法等。方案草案初稿拟定后,下发社内股东征求意见,并根据股东意见修改完善方案草案。报街道审核同意,提交股东(代表)大会表决通过,由街道批准,报相关部门备案,并张榜公布。
5.根据清算报告提出剩余资产收益分配,办理银行销户和其他登记注销手续,并经街道发文批准后登报公告注销。
6.编制公司股东清册。按照街道批准的剩余资产重组及股东“认领”资产实施方案,经审查无误后,编制公司股东清册,建立股东股权台账。
6.股份经济合作社清算结束后,将清算报告及相关资料和财务档案等上报当地街道,并报相关部门备案。
7.股东投票选举产生股东代表。
8.拟定董事会、监事会组成人员候选名单。由丰收股份经济合作社公司化改革工作小组提名首届董事会、监事会组成人员候选名单,书面报街道进行资格审查后,张榜公布。
9.筹备公司工商登记事项。办理股份经济合作社银行销户和其他登记注销手续,并经街道发文批准后登报公告注销。按《公司法》要求筹备符合公司设立条件的事宜;制订公司章程。依法向区工商局申请设立登记。
10.股份经济合作社依法设立公司后,将股份经济合作社公司化改革实施方案等相关资料档案上报当地街道,并报相关部门备案。
四、深化丰收股份经济合作社改革需明确的几个问题
(一)成立深化改革指导小组。深化丰收股份经济合作社改革具有敏感性、彻底性、不可逆性的特点,需要相关政府部门加强领导,确保整个过程的公开、公平、公正。因此,可以联合相关职能部门成立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改革指导小组下可成立工作指导组和政策业务指导组,工作指导组由街道负责,派专门人员到股份社指导工作,监督公司化改革或实施退出终止的全程规范操作;政策业务指导组,由农口、国土、银行、财政、税务、房管、劳动社保和工商等部门组成,负责深化改革过程中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案,和相关配套政策落实,有关政策解释等工作。尤其要重视股民基本保障、计划生育、土地征收补贴、资产重组(清算)处置中的税收等敏感利益的处理方案。
(二)促进政经分离,明确社区承接事务。撤村建居后的丰收股份经济合作社,在管理体制上没有完全实现与城市的接轨,部分行政和社会管理职能仍由原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承担,部分股民仍保留农业户籍。需要进一步理顺股份经济合作社与社区之间关系,明确社区承接部分仍由原股份经济合作社行使的社会管理事务,引导股民尽早转为“市民”。
(三)落实股民基本保障。我们发现无论是要走“公司化改革”还是“实施退出终止”,丰收股份经济合作社都需首先满足一个条件,即落实农民基本保障。至于基本保障包括哪些内容,如何接轨城镇,需要社保等相关职能部门进行深入研究,出台相关政策。
(四)妥善处理股份社历史遗留问题。历史遗留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即人员和资产:(1)人员主要指的是,丰收一直以来有部分不满足现有利益分配,不断上访的群体,可能会抵制此次深化改革,需要提前考虑应对措施;(2)丰收有部分村办企业、不动产、不良资产,尚未处置完毕,需要在此次深化改革前,处置妥当。比如,实行剩余资产托管。对一时难以处置的资产,可采取委托托管方式暂时予以搁置,待条件成熟时,再予以处置兑现。
(五)股东股权流转问题。《浙江省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条例》中规定:“农村集体资产股权限于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转让。”市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承接的业务主要是物业流转,而对于股权流转仍停留在理论层面,解决不了实际需求。因此,需要在现有法律、法规、政策范围内制定详细的股权流转处置方法。
深化股份经济合作社改革具有全局性、彻底性,其改制质量对今后的股份经济合作社改革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丰收股份合作社作为改制的试点村之一,其深化股份经济合作社改革的成功与否,也将影响到鹿城区今后股份经济合作社改革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