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MPA» 调研报告

关于《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农村老年人医疗保障制度研究》的研究设计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 2023-02-16 浏览次数: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我国老龄化社会逐渐从轻度阶段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实现健康老龄化这一目标成为共识。老年人群的健康与疾病问题是人口老龄化导致的突出问题之一,而农村地区是实现健康老龄化的短板,农村地区老年人的医疗保障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老年人的健康水平,进而对全国健康老龄化的实现产生重大影响。

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是老年人健康保障工作的重要制度安排,随着农村地区老龄化的高速发展和疾病谱的变化,健康风险模式转向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残疾-亚健康”为主,一方面,这些使得以“保大病”为主的医保制度保障效果不佳,医疗保障制度主要报销住院医疗费用和慢性病老年患者主要在门诊治疗之间形成存在错位;另一方面,这使得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中的“保疾病”的基本理念日显落后,慢性病治疗周期长,前期的预防和后期的康复显得更为重要。在老龄化社会中,这就迫切要求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保障内容从医疗服务需求向健康需求转变,保障理念从“保疾病”向“保健康”转变,从而提升制度对农村老年人健康的保障能力,促进农村地区健康老龄化的实现。

(二)研究意义

本研究在健康老龄化背景下关注农村老年人的医疗保障问题,主要研究问题包括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对于老年人健康需求的满足情况以及如何改善制度对老年人需求的保障效果,目的是明晰在以构建预防为主的大健康格局下更高程度地满足农村老年人的健康保障需求,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实现农村地区的健康老龄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理论意义

为更好地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多种挑战,实现健康老龄化已成为国际共识。自20世纪90年代健康老龄化被提出,至今已有30多年的发展,国际上形成了一套相对成熟的理论,这为中国实行健康老龄化提供了经验。在我国引入健康老龄化之时,必须结合并适应国家具体国情,突出“中国特色”。农村地区是我国实现健康老龄化的短板,本文关注中国农村地区的老年人群体,以农村老年人为研究对象,结合健康老龄化理论,最终目标是优化完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促进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向健康保障制度的转变,满足农村老年人群的预防保健、康复、护理等需求,提高其对农村老年人健康的保障效果,促进农村地区的健康老龄化,为中国方案提供一些建议,对于全国的进程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这也将进一步丰富健康老龄化理论。

(2)现实意义

老年人群的生理特征和疾病模式有别于其他人群,身体状况相对较差,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高,其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往往更大。因此,努力提升农村地区老年群体的健康,则具有更为显著的现实意义。其一,2018年国家财政医疗卫生支出15623.55亿元,相较于2017年增加1172.92亿元,同比增长8.10%,其中财政对医保的补助约占财政医疗卫生支出的48%,这说明财政对于医保的补助在财政医疗卫生支出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促进老年群体的健康,更有效率地使用医疗资源,可以减轻医保基金的负担,减少医疗费用的支出。其二,保障农村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可以为开发老年人口的“智慧红利”夯实基础,使老年人以更主动更积极的姿态继续参与到有价值的社会活动中去,有利于银发经济的发展。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拟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深度访谈法。

(1)文献研究法

参考大量文献,收集国内外文献资料,并对这些文献进行分析、梳理和总结,筛选出与论文相关的研究文献和主要观点结论。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健康老龄化理论,梳理国家出台的医疗保障政策和相关文件,归纳总结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成就。

(2)问卷调查法

从老年人预防、治疗、康复和护理四方面开展问卷调查,通过向被调查者逐一地提出问题,调查他们在疾病周期过程中的需求,以及医疗保障制度对四方面需求的保障情况,采用描述性统计法整理分析温州市永嘉县农村老年人的健康保障相关数据,并从中发现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在保障老年人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

(3)深度访谈法

在开展问卷调查的同时,结合无结构访谈法,根据老年人的不同回答,围绕调查主题,有深度地进行开放性询问,以获取更多有效信息。

三、研究内容

本文以温州市永嘉县为例,对农村地区老年人的健康保障情况进行系统研究,提出提高农村老年人医疗保障水平的意见建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明确研究背景及意义,总结国内外研究成果,界定县级钢管概念,确定研究理论基础,并提出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为现状分析,主要从健康公平、保障范围和保障水平等方面分析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在老年健康方面的发展成就。

第三部分为问题分析,整理分析问卷及访谈数据,从健康需求保障范围、疾病需求的保障范围、疾病需求的保障水平和配套相关政策等方面详细分析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在老年健康方面的问题。

第四部分为原因分析,针对发现的问题,从制度定位、制度设计、制度目标和三医联动四个方面分析原因。

第五部分为措施分析,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讨论可以改善与应对的对策,提出提高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对老年人健康保障效果的建议。

四、抽样方案

选取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作为调查地点,深入其中三个村庄展开实地调研,以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为调查对象,填写方式主要采取笔者询问,得到老人回答后以代填问卷的方式进行,对于无法回答的老年人,由其照护者代为填答。预计共发放问卷200份,问卷结果作为老年人健康保障情况的原始数据。

在问卷调查过程中随机选取20位老人开展深度访谈,访谈内容围绕被调查者的回答展开进一步的询问,主要包括癌症家族史、精神状态、失能情况、医疗康复项目的具体效果和老人护理现状等。

五、问卷和访谈提纲

(一)调查问卷

1.您的性别:

A男B女

2.您的年龄:

A 60-69周岁B 70-79周岁C 80周岁及以上

3.您的常住地是否为本村:

A是B否

4.您的婚姻状况:

A未婚B已婚C离异D丧偶

5.您的子女数量:

A 0个B 1-2个C 3-5个D 6个及以上

6.您的居住情况:

A个人独居B仅与配偶居住C仅与子女居住D与配偶子女共住

E其他

7.您的主要收入来源:

A劳动收入B养老金收入C子女赡养费D其他

8.您的自评身体状况:

A无慢性病,无残疾B有慢性病,无残疾

C无慢性病,有残疾D有慢性病,有残疾

9.您是否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

A参加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B参加了职工医疗保险 C未参加

10.您常规体检的频率:

A一年至少一次B两到三年一次C三到五年一次D不专门检查

11.您血压测量的频率:

A一年至少一次B两到三年一次C三到五年一次D不专门检查

12.您血糖血脂检查的频率:

A一年至少一次B两到三年一次C三到五年一次D不专门检查

13.您肿瘤筛查的频率:

A一年至少一次B两到三年一次C三到五年一次D不专门检查

14.您不专门检查的主要原因有:

A身体原因B经济原因C时间原因D其他

15.您是否患有慢性病:

A是B否(则转第21题)

16.您患有几种慢性病:

A只患有1种慢性病B同时患有2种慢性病C患有3种及以上慢性病

17.您所患有的慢性病是:

18.针对上述疾病,您是否及时就医:

A是(则回答第18、19题)B否(则回答第20题)

19.您的住院费用是否可以报销:

A是B否

20.您的用药费用是否可以报销:

A是B否

21.您未选择就医的原因是:(多选)

A新农合报销水平较低B自身经济原因C认为疾病不严重

D新农合报销手续麻烦D年龄较高,出行不便E未参加新农合

F其他

22.您是否享受过医疗康复项目:

A是B否(则转到第24题)

23.使用过医疗康复项目之后,是否有改善效果:

A有很大的改善B有一定的改善C基本无改善

24.您认为需求是否得到满足:

A基本满足B一定程度上满足C基本没满足

25.您是否需要专人护理:

A完全不需要B需要一定护理C完全需要

(二)访谈提纲

(1)重大疾病史

1.是否有癌症家族史?

2.对于该疾病,家族内人员的患病情况如何?

3.其他风险人员针对该疾病有何预防措施?日常的健康行为如何?是否患有其

他疾病?

(2)精神和心理状态

1.整体精神状态如何?主要原因是什么?

2.平时的情绪如何?日常与他人的交流如何?平时是否有过激的行为?

3.是否进行疾病诊断?是否接受专业性的治疗?

(3)失能情况

1.失能程度如何?导致的原因是什么?

2.失能老人的基本生活如何?

(4)康复情况

1.所享受的具体医疗康复项目种类如何?

2.在享受过医疗康复项目之后的个人感受如何?

(5)护理现状

1.目前老人的主要护理人员有哪些?主要做的护理工作如何?

2.如何处理注射等专业性的护理工作?

六、研究进程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确定选题(1个月)。确定论文主题方向,进行论文题目筛选。

第二阶段:材料收集(3个月)。以论文题目为核心,对相关资料进行收集和翻阅。

第三阶段:研究思路总结(1个月)。对已搜集的资料加以整理,论证分析论文的可行性、实际性,将论文题目和大致范围确定下来,进行开题报告。

第四阶段:拟定提纲(1个月)。整合已有资料、构筑论文的大纲。

第五阶段:论文撰写(5个月)。1.根据查找的数据和相关资料,进行深入详实的论文编写工作,对论文编写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研究其解决方案,推敲整合,并进行修改完善,准备论文中期检查。2.完成论文的初稿部分,向指导老师寻求意见,优化论文的结构,润色语句,修改不当之处,补充不足之处。3.论文资料整合,最终定稿,为最终的答辩做好各方面准备,熟悉论文内容,增强自己对论文内容的把握,进行一定的思维发散,设计论文答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