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成功举办2025年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
7月16-17日,我院举办了2025年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本次夏令营吸引了来自中国农业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东北大学等全国重点高校的逾400份申请,经过严格遴选,30位优秀学子齐聚杨凌,在为期两天的学术盛宴中深入感受学院学术底蕴,共绘科研发展蓝图。
开营仪式
7月16日上午夏令营正式拉开帷幕,在学院6225会议室举行开营仪式。研究生院招生处处长布都会、学院院长赵晓峰、副院长杨乙丹、副院长侯东丽、社会工作学位点负责人张红、农村发展学位点负责人郭占锋、公共管理学学位点负责人何得桂、法律学位点负责人徐春成等出席了开营仪式。布都会处长对营员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简要介绍了西农悠久的办学历史、雄厚的学科实力、坚定的历史使命和浓郁的学习氛围,并对营员们寄予了殷切期望。杨乙丹副院长向同学们介绍了我院的基本概况、专业设置、学科建设、研究生招生情况及奖助政策。各位学位点负责人分别向营员们介绍了各研究生学位授权点的学科优势、培养理念、招生规模、就业前景等内容。最后,院长赵晓峰向营员们发出了诚挚邀请,欢迎他们将来加入我们,共同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社会科学的力量。
专家讲座和考核
16日下午,杨乙丹教授为营员做了《中华农耕文明与现代农业发展》的学术报告,他从“农”的字形发展演变为切入点,介绍了中国作为世界农业起源中心之一的地位,梳理了中国万年农业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分析了中华文明的农耕底色,总结了中华农耕文明在本源性农学思想、原创性农业科技、独创性制度等方面的贡献。之后学院对营员分两组进行了专业素质考核,各学位点组织专家逐一听取了营员汇报,对每个同学的课程学习、外语水平、专业排名、学科背景、科研经历以及学术潜质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评价。
17日上午营员们开启校园文化探秘之旅。在图书馆珍本古籍特藏库内,历史沉淀的典籍遗珍镌刻着农科先贤的治学印记;农业历史博物馆内,从贾思勰《齐民要术》《汜胜之书》《农政全书》等线装古籍,到纺车、织布机、曲辕犁、镰刀、漏锄等数百件农具,勾勒出中华农耕文明演进轨迹;校史馆中,展厅仿佛变成时光长廊,它们讲述着“诚朴勇毅”四字校训如何化作旱塬上的第一道犁痕,见证着“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接力从未中断。
为期两天的夏令营结束后,经综合考评,23位营员脱颖而出获评“优秀营员”。他们纷纷表示通过本次夏令营充分感受到我院浓厚严谨的学术氛围和老师们踏踏实实做学问的态度,表达了希望未来能够加入人文学院大家庭的强烈愿望。我院始终秉承“观乎人文,化成天下,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院训,致力于打造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的复合型人才高地。我们诚挚欢迎更多有志青年加入人文社会发展学院,共同谱写新时代的社会科学华章!
合影
终审:侯东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