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学院首页
  • 学院概况
  • 师资队伍
  • 人才培养
  • 科研与学科
  • 党建工作
  • 学生工作
  • MPA教育
  • 制度流程
  • 校友之家
栏目导航
  • 新闻速递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速递

众创时代的强音

作者:周丹 赵阔  | 发布日期:2015-11-05 | 阅读次数: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众创时代正向我们走来。校园里的我们应该如何敲响出属于我们的时代强音?下面让我们跟随两位人文社会发展学院众创时代的先行者,听听他们的创新创业故事吧。

  创新路上的先锋

  于晓康,人文社会发展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2012级本科生,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专业准研究生。他曾获我校科技创新二等奖、跃平优秀论文一等奖学金、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创新论坛优秀大会发言论文奖等荣誉,并获邀参加香港科技大学举办的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峰会。

  源于实践,始于兴趣——“初中时,我对电磁学有浓厚兴趣,曾撰写科技小论文《电磁跑道》并获得市二等奖。”谈起自己科创的开端,于晓康回忆道,“2012年9月进入西农以来,学校浓浓的科技创新氛围给了我很大影响,那时我正式开始了自己的创新之路。”

  对于如何选择创新项目的研究主题,于晓康谈道:“因为就读于农林院校,所以我从大一开始就对‘三农’问题有着较深入的关注,而一次秦岭生态文明公选课的调研经历又使我开始关注到农村教育问题,随后我找到指导老师,开始申请创新项目。”正是在实践经历的启发下,于晓康开始了他的创新历程。

  求师问道,上下求索——“我们学院对学生的科创工作特别重视,对科创项目的质量有着严格评审标准,无论是项目的初期申请、中期检查,还是项目的结题答辩,学院领导都与会指导,对我们准确把握研究方向有很大帮助。”

  谈起自己的论文成果,于晓康强调:“这些成果离不开赵丹老师的指导,她告诉我科创要注意的问题以及研究农村教育需要阅读的文献等。我在阅读和调研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论文进行反复修改,自身的学术素养得到提升。”此外,他还跟随赵丹老师外出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有机会了解学术前沿,拓展研究视野。从2013年至今,他在赵丹老师的指导下主持了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农村低龄寄宿生义务教育群体均衡问题研究》,完成了两篇优秀论文,一篇已发表,一篇已入选201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

  团结协力,合作共赢——“科研之路上,还要感谢众多优秀的团队给我的帮助,我们志同道合,相互学习勉励,共同进步成长。”除了自己负责的项目外,于晓康还参与了多个创新团队,其中在林学院朱铭强博士、王俊淇硕士团队中,他们共同完成的创业项目荣获了“创青春”陕西大学生创业大赛铜奖,参与的张琛同学负责的创新项目荣获了“挑战杯”陕西省特等奖。

  谈到团队协作,于晓康深有体会:“我曾参加由两岸四地高校共同举办的夏令营,团队中的同学间文化背景差异很大,想法各异,作为团队组长的我就需要积极与大家沟通,倾听每个队员的想法,寻找思想契合点,并以身作则让团队更有向心力。最终我们团队完成的项目获评三等奖,团队的努力与付出得到了认可。”

  予力创新,任重道远——于晓康还在不同岗位上为我校科技创新工作服务着,努力帮助更多热爱科创的同学。他在2014年9月担任我校学生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协助高杰老师创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创业爱好者协会,2015年3月起担任校团委学生科技创新部部长,2015年9月起担任陕西省学生联合会社工部部长。在工作中,他坚持做有思想的学生干部,协助团委老师认真完成外出座谈、省级比赛等工作,积极践行着‘予力西农青年,智绘三创未来’的部门承诺。

  于晓康最后勉励正在或想要开展创新计划项目的同学们:“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打破思想禁锢,冲破习惯势力的束缚,才能在寻常中发现新大陆。创新,应从身边做起,让我们一起上下求索吧!”

  校园里的“创业巾帼”

  崔炎,人文社会发展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2012级本科生,示范区创新创业标兵。大学期间,她先后在多个领域进行着创业实践,取得的创业成果颇丰:大一申请的科创项目“简易网”曾荣获全国大学生“创青春”挑战杯创业竞赛陕西省铜奖;大二开创了公益性科创项目“大西农爱心旧货店”;大二下学期,她成立了杨凌易品网络有限公司;大三时开创了新媒体众里巡音平台公益讲座,并承担着众筹、设计网站及项目运营等工作。

  紧跟时代的创业人——“创业一定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在当今这个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崔炎根据时代需求设计自己的创业项目:“大一时,我做的电子商务主要是B2C(商家对个人)和C2C(个人对个人)方向,从大二至今主要是O2O(线上购买线下商品与服务)方向,专注于消费者与商家服务之间的品牌推广。”

  正是源于对互联网时代脉搏的准确把握,崔炎认定了拥有广阔前景的网络市场。“从传统营销到微营销,我们通过有策略、可管理、创新创意、持续性的线上线下沟通,努力让客户依赖上简易网都这个购物平台。”有着过人胆识与高远理想的她,希望做一个创业领域的开路人,运用自己的知识与能力,在创业领域辛勤耕耘,不断挖掘出新的创业项目。

  果敢理性的CEO——“青春更多的是试错,不要前怕狼后怕虎,封山铺路,遇水搭桥嘛。命运很神奇,有时你想要一朵云,可能最后会收获一片海。问心无愧的玩一把,万一对了呢?”针对如何面对公司的困境和难题,她认为良好的心态最重要,只有先改变自己的态度,才能改变人生的高度。

  “赚不到钱,我们就赚知识;赚不到知识,我们就赚经历;赚不到经历,我们就赚阅历!”正是怀着这样敢闯敢干、不畏失败的良好心态,她创办的杨凌易品网络有限公司如今已同多家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并与青团网、饿了么、飞饭等20余家优质商户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而公司旗下最大、最便捷的网上购物平台——“简易网都”已实现月营业额9万元,解决了20余人的就业问题。

  乐于奉献的先行者——创业项目对于崔炎,不只是赚钱谋生的手段,更是奉献爱心、节约资源的方法。大西农爱心旧货店是一个西农二手物品公益交流平台,它以我校广大教职工和大学生为服务对象,将广大教职工和大学生闲置的物品分类整理,租赁销售场地,低价售卖,以满足中低收入人群的消费需求。

  “创业如逆水行舟,要坚定不渝,果断搏击,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创业是站在风口浪尖上,不怕万人阻挡,就怕自己退缩,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创业过程中带来的快乐。”访谈最后,崔炎还与学弟学妹们分享了自己的创业经验,“曾经的我因为缺乏创业经验,常有好想法没来得及去立即实践而错过很多机遇。所以希望大家在做创业的时候,一旦看准时机、有了好想法,就赶快去实践!”


编辑:0
终审:0
友情链接: 秦岭生态文明教育网 古农学网 中国法律资源库 中国法律信息总库
  •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 地址:陕西·杨凌 邮编:712100 负责人:侯东丽 网管员:王娜 技术支持:贝塔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