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学院首页
  • 学院概况
  • 师资队伍
  • 人才培养
  • 科研与学科
  • 党建工作
  • 学生工作
  • MPA教育
  • 制度流程
  • 校友之家
栏目导航
  • 新闻速递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速递

讲杨凌历史文化 述西农学术精神

作者:丁天生 吴媚  | 发布日期:2016-05-16 | 阅读次数:

  为发扬我校“诚、朴、勇、毅”的校训,让研究生更好地了解杨凌历史文化和西农精神,感悟当代研究生的使命担当,以第四届研究生学术科技文化艺术节为依托的人文社会发展学院第九期学术沙龙于5月11日晚在南校国际交流中心104会议室成功举办。本次学术沙龙由校团委主办、人文学院研究生会承办,校教学发展中心主任陈遇春教授为在场百余名学生作了“杨凌历史文化及大学精神”的主题讲座。

  教稼杨凌古城   厚重农耕文明

  杨凌历史悠久,早在秦孝公时便已存在,解放后因杨坚之墓在此故命名为杨凌。陈教授讲到,杨凌地名来源虽甚为荒诞,但荒诞地名却演绎着神圣而厚重的农耕文明。后稷在此教民稼穑,成为中华文化之根,杨凌因此成为中华农耕文明的发祥地,中国农业的圣地,现代农业科技城。除农耕文明外,帝王将相,名儒大家在此地倍出,积淀出杨凌神圣而浓厚的历史文化。

  陈教授用一首短歌来歌颂杨凌的历史文化:“我从远古而来,我乃炎黄嫡孙;教民稼穑开农科之光;有邰国、姜媛庙、郑家坡;厚载重农务滋之功,奠周秦文化之基;苏绰立续农本治国之策,马融设帐倡儒学以教化;文帝杨坚择厚土而眠,世民悬孤开盛世之朝;张载又创关学之宗,康海繁文化大美秦腔。”

   经国重民尚科学   农大精神薪火传

  谈到西农的大学精神,陈教授更是慷慨激昂地说道:“右任教育救国,重农兴学,三立委创建国立农林学校,担当国本民生与国家生命立功德。更有当世破产学研科教体制,放眼世界,争创一流,再启农业现代化教稼篇章。”西农在历史关头担起了国家安危之大任,始终坚持民为国本,食为民天,树德务滋,树基务坚的办学宗旨;以造就复兴中华农业建设人才为培养目标,将经国本、解民生、尚科学的精神薪火相传。

  不忘初心诚朴路   肩负使命勇毅行

  陈教授对大学的精神进行了鞭辟入里的阐述,并为大家挖掘大学深层次的精神内涵,他寄予当代研究生以厚望,并对在场的研究生讲到道:“作为新一代西农人,应该时刻不忘肩负国家及民族的使命,情系三农、艰苦奋斗、敢于开拓、培养世界眼光与国际视野,始终发扬诚朴勇毅的个人品质。”

  全场陈教授以故事的形式形象生动地向同学们讲述了杨凌神圣浓厚的历史文化和西农特有的大学精神,更激励着同学们敢于担当,成为未来建设西农的主力军。本次学术沙龙开拓了同学们的学术视野,使他们树立起了农业大学的自尊感,坚定了同学们学术研究的信念。

  

  陈遇春教授做报告

   


编辑:0
终审:0
友情链接: 秦岭生态文明教育网 古农学网 中国法律资源库 中国法律信息总库
  •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 地址:陕西·杨凌 邮编:712100 负责人:侯东丽 网管员:王娜 技术支持:贝塔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