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学院首页
  • 学院概况
  • 师资队伍
  • 人才培养
  • 科研与学科
  • 党建工作
  • 学生工作
  • MPA教育
  • 制度流程
  • 校友之家
栏目导航
  • 新闻速递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速递

泰国清迈大学学者来访交流

作者:刘娟、边丽瑾  | 发布日期:2018-06-01 | 阅读次数:

  5月24日,泰国清迈大学社会科学与可持续发展区域研究中心研究员杜丁(Tubtim Tubtim)做客人文社会发展学院,以“去城入乡:泰国城郊地区阶级新动态”为题,与现场师生分享了在泰国的乡城过渡区(Desakota),除了土地利用方式和工业发展等方面的变化之外,相伴而生的人口流动、阶级结构及其中的阶级冲突有何种变化。

  

  杜丁介绍了对乡村过渡地带的研究的兴起,她认为,对这一地带的研究还远远不够,但是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发展囿于大都会限制、处在后农耕环境之下的快速变迁之中而最富有生机,让这些介于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地带尤其值得研究者关注。

  她以泰国清迈的郊区为个案,分别从宏观的城市扩张、微观的土地利用变化以及新的“去城入乡”群体所带来的不同阶级之间的“遭遇”与碰撞来分析和理解变迁过程中的阶级关系和城乡互动。人们出于对“田园牧歌式乡村”的向往和对乡村的浪漫想象而移入乡村,然而移入者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往往与乡村人口惯常习俗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杜丁认为,在农耕社会,马克思主义意义上的阶级划分更多是生产领域的区分,人们通过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的占有关系等来区分不同阶级;而在后农耕社会,生产和消费同时型塑阶级或阶层关系,阶级之间的遭遇和冲突更多来源于日常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差异。

  在总结部分,杜丁强调郊区研究的重要性,认为除了某时某地的研究之外,要注意将人的流动性、时空变迁和阶级的动态变化关系融入研究之中,从而超越单一的村庄研究,建立起更为开阔的研究视野。

  

  杜丁老师幽默风趣的语言以及深厚的学术素养使大家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理解了讲座所要表达的意思,并对去城入乡的现象以及郊区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参加讲座的除了人文社会发展学院的本科生、研究生和青年教师外,还有正在我校求学的来自泰国各地的十余名留学生,大家随后与杜丁进行了亲切互动。

  

讲座学者简介:

  杜丁(Tubtim Tubtim)是资深的社会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在湄公河流域和“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有着丰富的实地研究经验,其研究与实践工作注重在农村社会变迁研究和社区为基础的自然资源管理中融入能力建设。她曾在老挝从事自然资源管理的田野研究、培训与咨询长达十年;在此之前,作为悉尼大学澳大利亚湄公资源研究中心支持的“湄公学习计划”负责人,她在湄公河流域五个国家从事教学方法创新研究和培训。2016年以来,图布蒂姆担任新加坡国立大学主持的“亚洲小规模土地持有者”研究项目的泰国协调人,同时协助组织湄公河流域土地治理暑期班。

  


编辑:0
终审:0
友情链接: 秦岭生态文明教育网 古农学网 中国法律资源库 中国法律信息总库
  •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 地址:陕西·杨凌 邮编:712100 负责人:侯东丽 网管员:王娜 技术支持:贝塔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