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学院首页
  • 学院概况
  • 师资队伍
  • 人才培养
  • 科研与学科
  • 党建工作
  • 学生工作
  • MPA教育
  • 制度流程
  • 校友之家
栏目导航
  • 新闻速递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速递

学院系统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作者:穆闯录 王凌云  | 发布日期:2018-06-06 | 阅读次数:

为扎实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深入开展,促进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有效融合,确保思政教育落到实处,取得成效,人文社会发展学院积极部署,从对外学习、交流分享、集中研讨、示范观摩等方面系统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集中研讨  提高课程思政建设的思想认识

为进一步推进课程思政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效结合,人文社会发展学院以系为单位组织全体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大研讨。通过学习上海中医药大学张智强教授《把思政教育有效融入专业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的主题报告,老师们纷纷提出了对“课程思政”的认识,并分享自身的教学反思。

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教师提出:“新时代的教学需要按照不同学科的特点,促进各学科与课程同德育的结合,德育是教育的基本指导思想,缺乏德育的教育无法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相融合,也无法同祖国和国家的命运相结合。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和教学宗旨,其必要需要强调将德育工作作为大学教育的关键性基础工作。”

法学系教师提出:“法学作为社会科学,具备价值追求和价值判断属性以及将思政教育融入法学课程的天然优势,法学教育始终将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与法治素质为教学目标,授课内容坚持法学课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过程始终贯彻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法治理念,追求公平正义,人人平等,诚实信用等精神。”

分享交流  探索课程思政建设的方法途径

5月30日,人文学院举办教发论坛之“课程思政”学习交流分享会,参加了赴上海中医药大学开展 “课程思政”学习调研的苏燕平、张社国两位老师应邀就“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与背景、探索与路径、项目立项做法及成效等与学院全体教师进行了分享交流。

在交流中,两位老师就“课程思政”具体内容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讲解。他们指出,上海中医药大学通过从总体上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传统文化等内容,对课程目标、过程等进行系统化设计;教学内容上挖掘思政元素节点,注重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将专业知识和思政相融合;教学实施中注重学生积极参与、注重服务社会、注重正确的价值观导向、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促进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深度理解,有效激励学生积极学习的内动力。通过教发论坛,学院以“课程思政”学习分享的方式激发教师重新思考教书育人,提高本科教学质量。

示范观摩  加强课程思政的实践锻炼

为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教学水平,加强教师间学习交流,5月30日晚人文社会发展学院举行了“课程思政”示范课观摩活动,邀请马克思主义学院丁艳红、康燕和人文学院张忠潮担任活动评委,学院党委书记王德连、院长朱宏斌、教学副院长赵丹以及近三年新进教师参加了观摩活动。

参赛教师立足学科专业特点,将专业学习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精彩展示自己对思政教育融入专业知识的理解。苏燕平老师从公众传播者背后社会责任的深刻含义讲起,展示了专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徐春成老师就宪法学中国家机构组织运行的原则进行了讲解,目的在于提升学生对中国国家机构组织运行特征的认识并能体会其差异。卫丽老师以“胡服骑射”为例讲述了少数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深刻阐释了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学习交流、共同创造了中华文明。陈航英老师解析了孟子行仁政和王道的思路,鼓励学生加强修养,从而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

 

人文学院通过系统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力争打造好一批品牌课程,引导大学生树立“中国自信”,以“润物无声”的形式将正确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信念有效传导给学生。

 


编辑:0
终审:0
友情链接: 秦岭生态文明教育网 古农学网 中国法律资源库 中国法律信息总库
  •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 地址:陕西·杨凌 邮编:712100 负责人:侯东丽 网管员:王娜 技术支持:贝塔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