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学院首页
  • 学院概况
  • 师资队伍
  • 人才培养
  • 科研与学科
  • 党建工作
  • 学生工作
  • MPA教育
  • 制度流程
  • 校友之家
栏目导航
  • 新闻速递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速递

在“三夏”实习中收获成长和快乐

作者:李健  | 发布日期:2018-06-15 | 阅读次数:

  为使学生深入领会西农精神,培养学生爱农爱校情怀,学院积极配合学校“三夏”工作,6月12日,学院2017级本科生“三夏”生产实习圆满结束,270名大一学生全员参与了此次实习。

  此次“三夏”实习由2017级辅导员李健带队,以专业为单位分为三次前往杨凌试验农场基地进行实习。此次实习主要有七项分工,分别为割麦、拔草、扫麦、选麦、翻土、玉米拉线、播种。在确保安全稳定的基础上,学生们积极投身到实习活动中去,参与热情饱满高涨,收获感想颇多。

  

  参与“三夏”实习启动仪式

  社会学1702班高子畅说道:“ 农训当天我提前到达了试验田,一位头戴草帽,和蔼可亲,操着一口陕西话,右手拿着铁锹的中年男性向我们打招呼。看到他的第一眼,我以为他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等人到齐后他又转用普通话向我们分配任务,方才得知他是农学院的教授,此刻我发自内心地被触动了。像农学院教授这样的前辈们,他们不只是与我们一道干了一下午农活,更是扎根在这片黄土地上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怀着一种三农情怀,默默无闻地奉献。赵洪璋院士被人称作‘西农第一农民’,现在看来,我认为这应该是老一辈西农人普遍具有的特质和情怀,是一种扎根黄土的精神气质。”

  

  割麦小组合影留念

  社会工作1701班朱姝谈到:“班级同学在农训过程中互帮互助,非常卖力地做好自己分工内的任务,并且懂得团结协作,增进了同学之间的了解和默契。在劳动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劳动不易,明白了父母工作的艰辛,日后应该做一个懂得的感恩的人。粒粒皆辛苦,珍惜粮食应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我认为抗倒伏小麦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真心为学校众多的农业科研成果感到骄傲,即便不是一名学习农学专业的学生,日后我也将关注农业农村的发展,将自己的专业知识投入实践中。”

  

  农训剪影

  此次“三夏”实习增强了学生的感恩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使学生们更加关注农村农业的发展,培养了学生的爱农爱校情怀。

  


编辑:0
终审:0
友情链接: 秦岭生态文明教育网 古农学网 中国法律资源库 中国法律信息总库
  •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 地址:陕西·杨凌 邮编:712100 负责人:侯东丽 网管员:王娜 技术支持:贝塔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