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学院首页
  • 学院概况
  • 师资队伍
  • 人才培养
  • 科研与学科
  • 党建工作
  • 学生工作
  • MPA教育
  • 制度流程
  • 校友之家
栏目导航
  • 新闻速递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速递

清华大学教授来院作报告

作者:刘园园 蔡兆凝  | 发布日期:2018-09-07 | 阅读次数:

  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致力精英人才培养,9月5日晚,学院特邀请清华大学欧美文学研究中心主任、新雅书院副院长曹莉教授为2018级研究生新生作了题为“通识教育与文化传承”的主题报告,本次报告会由学院副院长赵丹主持,学院教部分师及70余名研究生新生到场聆听。

曹莉教授

  曹莉教授主要从“何谓大学”、“文化传承”和“通识教育”三的方面为同学们讲授了大学之道。曹莉教授从“何谓大学”引入主题,阐明了国内外不同学者对“大学”二字的定义理解。从大学起源到学科发展,通过对比各类大学,提出大学的五种功能。同时曹莉教授又提出文化要想绵延不断的传承下去,必须要有创新,只有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方能成为一个现代化的文明强国。

  最后,曹莉教授对通识教育内涵与外延进行了详细讲解。她认为通识包括打通、融通、会通,通识教育是一种在现代多元化的社会中,为受教育者提供通行于不同人群之间的知识和价值观的多方面全方位教育。她指出,根据哈佛人才培养理念红皮书,大学生应培养具备有效的思考、思想的沟通、恰当的判断、判辨各种四种能力的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也呼唤和需要全能人才。

  报告会结束后,同学们积极与曹莉教授互动交流,提出自己的疑问,“中国存在许多经典,但是经典很少出现在大学课堂,老师你对这种现象看法是什么?”、“如何平衡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是否在儿童时期进行通识教育更合适?”……曹莉教授对新生的质疑精神和思考的能力给予赞扬,并耐心细致的为新生解答。她认为经典的传承需要依靠学校,但更多的需要学生的参与和兴趣。她希望新生能加强经典传承、通识教育的学习和研究,为文化传承和通识教育的的发展做出贡献。

  最后,学院副院长赵丹副教授指出,曹莉教授的报告通过对大学的理解、文化传承过渡到通识教育,一步步引导学生思考通识教育的意义与内涵,内容全面系统、重点突出、引人思考,是一场高质量、高水平的讲座。她鼓励新生要重视专业学习外也应重视通识教育,注重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学院也会努力完善学生培养计划,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出更多全能人才。


编辑:0
终审:0
友情链接: 秦岭生态文明教育网 古农学网 中国法律资源库 中国法律信息总库
  •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 地址:陕西·杨凌 邮编:712100 负责人:侯东丽 网管员:王娜 技术支持:贝塔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