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学院首页
  • 学院概况
  • 师资队伍
  • 人才培养
  • 科研与学科
  • 党建工作
  • 学生工作
  • MPA教育
  • 制度流程
  • 校友之家
栏目导航
  • 新闻速递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速递

荷兰国际社会科学研究院学者来院交流

作者:张瑞恒/文 刘娟/图  | 发布日期:2018-09-13 | 阅读次数:

  2018年9月5日,【农村·社会·发展】系列讲座第二十一讲在人文社会发展学院N6325举行。荷兰鹿特丹伊拉斯谟大学国际社会科学研究院、西班牙巴塞罗那自治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高级博士后研究员阿尼姆·沙伊德尔(Arnim Scheidel)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气候政策中碳评估的角色研究

  

  森林碳评估是向气候政策提供信息的一种重要指标,然而碳评估是否真正反应出了全球气候变化的态势呢?又有什么因素正在影响着森林的碳测评过程呢?讲座中,沙伊德尔博士以柬埔寨桔井省的森林复原计划为主线,围绕“森林碳评估与减排总目标的关系”、“碳评估的社会影响”两个问题对碳评估展开探讨,进而在生态学和社会学的交互框架之中,以社会生态系统的复合视角解读了温室气体(GHG)的排放机制,对碳评估方法的原理、优劣、学术提示等做出了详细阐释。随后,阿尼姆例举了奥地利的历史案例和当代轮垦制的例子,强调碳评估无法充分全面地反映环境变化态势。

  沙伊德尔博士指出,碳评估的测量尺度建立在抽样、估计和模型预测的基础上,碳值只能标识环境系统中的一部分,将土地利用的多重价值简化为单一的碳价值,有时甚至会得到与事实相反的测评结果。此外,由于潜在的经济和政治利益影响,气候政策和项目的碳评估结果往往存在着偏差。这使得碳评估可能成为一种“碳谎言”,更多为土地转让活动提供合法化理由,很可能引起另外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在环境政策和项目的测量、制定、执行过程中,碳评估指标变得越来越重要,但过于关注“碳价值”这一单方面的数据,反而会失去对大环境的全面了解和掌控,如同“盲人摸象”。因此,气候政策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应弱化碳中心主义,通过其他价值的补充来避免简化主义。

  提问环节中,同学们就“哥本哈根会议的成功性”、“如何测量隐性排放”、“战争、宗教因素如何纳入碳排放系统中”等问题与沙伊德尔博士进行热烈的讨论。

  据悉,除了此次讲座,沙伊德尔博士来访期间还与青年学者巴塞罗那自治大学环境研究所青年学者格蕾特尔•纳瓦斯(Grettel Navas)联合主讲了暑期英文课程《社会科学研究前沿》,与学院青年教师赴多地开展合作研究相关调研,与研究生和本科生就访学和留学等问题进行了多次交流。”为主题,与现场师生分享了其对气候变化政策中碳评估这一前沿主题的理解。


编辑:0
终审:0
友情链接: 秦岭生态文明教育网 古农学网 中国法律资源库 中国法律信息总库
  •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 地址:陕西·杨凌 邮编:712100 负责人:侯东丽 网管员:王娜 技术支持:贝塔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