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学院首页
  • 学院概况
  • 师资队伍
  • 人才培养
  • 科研与学科
  • 党建工作
  • 学生工作
  • MPA教育
  • 制度流程
  • 校友之家
栏目导航
  • 新闻速递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速递

邀请学者做“‘深层中国’:理解基层治理创新的隐秘机制”讲座

作者:陈琳  | 发布日期:2023-07-05 | 阅读次数:

6月30日下午,学院在北校区8号教学楼举办【农村·社会·发展】系列讲座第八十二讲,邀请华中师范大学陈军亚教授作题为《“深层中国”:理解基层治理创新的隐秘机制》的主题讲座。学院公共管理系郑永君副教授主持,学院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以及青年教师共计一百余人参加本次讲座。

61669191975c49f7b0b4fb66e6f88931.jpg

讲座伊始,陈军亚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这两法的修订以及湖北省正在制定的基层治理相关法规为引子,向同学们阐释了城乡基层治理的差异性。她谈到,从我国单一制国家的国家结构来看,一套制度体系下理应只有一部法律,从而保证国家制度体系的顺利运行。然而,中国基层社会的异质性决定了在基层治理中必须有两套法律来实现基层社会的善治。并且,不同地区基层治理的单元也具有差异性。

接着,她以广东自治重心下移,寻找自治单元、浙江温岭民主恳谈会,激发基层活力和湖北“七站八所”、“共同缔造”为例,向同学们细致阐释了这三省基层治理的模式有何不同以及何以不同。

最后,陈教授以上述案例为基础,进一步从历史时期和地理地域两个维度详细阐述,中国的国家与社会关系是液态型,“没有理念意义上的界限,也没有存在意义上的界限。”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在不同时期,相互关系及作用力量会发生变化;在不同地域,相互关系及作用力量也有所不同。社会结构的力量,决定了与国家互动的关系和模式,集中表现在基层治理创新。结构的区域形态与村落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结构、结构的空间形态、力量的空间单元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讲座的提问交流环节,陈军亚还为同学们科学、细致解答了“案例研究如何选取村庄”“基层非正式力量,如宗族等在基层治理中充当何种角色”以及“数字治理模式作为基层治理创新的重要方面,如何融入乡土社会”等问题,使同学们收获良多。


编辑:王娜
终审:常振山
友情链接: 秦岭生态文明教育网 古农学网 中国法律资源库 中国法律信息总库
  •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 地址:陕西·杨凌 邮编:712100 负责人:侯东丽 网管员:王娜 技术支持:贝塔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