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积薄发,成传统优势学科
厚积薄发,成传统优势学科
—记中国农业历史文化研究中心获批省哲学社会科学建设重点研究基地
日前,陕西省教育厅公布了第二批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立项建设名单, 全省共有10所高校的11个基地被确立为第二批立项建设的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我校中国农业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挂靠人文学院)榜上有名.
我校中国农业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坚持以“古为今用”的指导思想,继承传统,开拓思路,通过对中华农业文明万余年历史进程中农业科技、农村社会、农业经济、农业思想文化以及生态环境变迁的考察分析,在总结经验教训,为当前中国的“三农”问题、新农村建设、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以及生态环境问题建设等方面提供了重要史鉴,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
第一篇 继承优良学术传统,发挥学科研究特色
由辛树帜、石声汉教授开创的农史学科,是我校的特色与优势研究领域之一。历经五十余年的积累与发展,在农业历史文献搜集、整理、辑佚、编纂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奠定了坚实的研究基础。现典藏线装古籍五万余册,尤以古代农书收藏为特色,全国现存农业古籍300余种,我校收藏有280余种,居全国农林院校之冠;中心人员积数十年、几代人之努力,将《氾胜之书》、《四民月令》、《齐民要术》、《农政全书》、《农桑辑要》、《授时通考》等历代大型骨干农书校注出版,完成了一项规模浩大的、具有世界水平的农业遗产整理工程;主持或参与中国农业历史研究的重大课题,出版《中国农业科技史稿》、《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史卷》、《中国农业通史·战国秦汉卷》等标志性成果,奠定了我校农史学科在国内外专门研究机构中的主体地位;在西北农牧史、秦汉农业历史、农业灾害史、农业文化、西部农业与农村社会发展等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与优势研究领域,在国内外具有广泛的学术影响和较高的学术地位。
与国内外同行相比,我校的农业历史研究具有如下优长与特色:(1)在农业历史文献的收集、整理、辑佚、校注等方面取得世界一流的农史文献研究成果;(2)数十年来形成了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3)学科建设不断加强,目前拥有博士学位授权点一个、硕士学位授权点三个,可以完成从硕士到博士生的培养,保证学科建设和研究新人不断得到补充和发展;(4)研究领域的不断扩展,从最初的农业历史文献整理、农业经济史、农业科技史、农业思想文化研究,逐渐拓展到西北农牧生产结构、区域与断代农业史、农业与农村社会发展、农业灾害与生态环境变迁、中国园林史等,总体研究水平接近或达到国际同类研究水平。
第二篇 加强学科队伍建设,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做贡献
中心数十年来形成了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学科建设不断加强.以原有的科学技术史学位点为依托,组织申报并获批二级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农业与农村社会发展)、硕士学位授权点三个(农业与农村社会发展、专门史、科技哲学),可以完成从硕士到博士生的培养,保证学科建设和研究新人不断得到补充和发展,形成了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目前中心有专兼职研究人员20人,各类在读博、硕士研究生近百人。学科设置兼顾古今、打通文理,构成了比较合理的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体系。
近年来农史学科开拓创新,先有研究所之设置、后有博物馆之建设,进一步推动了学科建设与学术发展。2006年主持设计、规划、完成了中国农业历史博物馆的布展工作。农史馆建设是农史学科新的研究、宣介与展示方式,也是学生培养、学术研究的依托基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历史博物馆作为国内展示体量最大的农史专题博物馆,陈列体系与文献、文物、农具收藏受到了广泛重视,目前已经成为我校博览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篇 建设一流学科梯队 提高团队研究实力
我校农业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是国内各类重大农史课题的主持或主要参与单位之一,先后承担了多项国家和省部级重大科研课题。近3年来,承担的国家或省部学校及横向课题与项目近20项,总经费160余万元。作为国家重点文化项目《中华大典·农业典》副主编单位,主持《农业经济作物分典》和《农业灾害卷典》的编撰工作;作为国家重点文物项目《指南针计划·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发明创造》的联合攻关单位,承担项目设计工作和综合研究任务;作为农业部重点课题《中国农业通史》主编单位之一,撰著出版了《中国农业通史·战国秦汉卷》;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北地区自然灾害与社会发展研究》项目的研究工作;获得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农业灾害历史资源数据库建设与利用研究》项目资助。近年来中心不断深化学术研究,在周秦汉唐农业、西北生态环境变迁、农业灾害史等重点领域都有突破性进展,出版学术著作十余部、发表论文数十篇。其中《西北农牧史》、《秦农业历史研究》、《不可斋农史文集》、《问稼轩农史文集》、《农业灾荒论》、《周秦汉晋时期农业灾害和农业减灾方略研究》、《中国传统农业文化转型研究》、《中国园林史》等作为较高水平的学术成果,受到中外农史学术界的关注与好评。
第四篇 积极开展学术交流 推动学科不断发展
中心十分重视学术交流活动,通过举办和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等方式,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学术交流,开拓国际视野,掌握学科动态,使我校农史学科学术影响力显著增强。2006年承办了全国第三届中国灾害史学术研讨会;2007年主持承办了第七届东亚农史国际学术研讨会;2007年,樊志民教授提出的“天人长安”主题设计与布展思想,被2011年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所采用。近年来中心已有8人次先后以访问学者、博士后研究等方式赴英国、日本、韩国、以色列以及港、台地区开展学术交流;5名博士生也以联合培养方式赴剑桥大学、阿德莱德大学等世界知名高校学习。英译出版了《氾胜之书》、《齐民要术》等农史名著,并较早地与英、日等国外农史界形成人员互访、学术交流、资料交换、信息沟通机制,建立了广泛的学术联系。
农史学科将以创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学科为目标,以招收培养博士生等高层次专业人才、接受国内外访问学者和进行高水平科学研究为主要任务,在继续保持原有优势和特色的基础上,广泛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提高学科整体水平,将该学科建设成方向齐全、重点和优势突出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