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教育部实施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课题综述
高校社科成果服务国家需求
——教育部实施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课题综述
2008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日前完成招标,高校学者们对课题申报非常踊跃,共有83所高校的215位专家学者参加投标。记者了解到,教育部自2003年启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课题以来,重点支持高等学校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把握学科前沿,开展深入、系统的创新性研究,取得了一批具有重大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的标志性成果。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的标志性举措
教育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精神,于2003年全面启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出台了一系列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政策和措施,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就是这一计划的标志性举措。
据悉,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自2003年启动以来,每年评审立项40个左右重大项目,每个项目资助30万元至80万元,到今年已经是第六次。政府支持力度之大、影响之广,前所未有。
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采取招投标的组织方式,按照“公平竞争,择优立项,严格管理,铸造精品”的要求进行。项目研究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鼓励跨学科、跨学校、跨地区的联合研究,鼓励吸收高校系统外的相关专家(包括国外专家)参加课题组研究工作。
目前在研的195项课题牵动高校、企事业单位、党政机关相关部门和科研院所数百家,会聚研究人员3000多名,推出学术专著680多部,发表研究论文5760多篇,提交各类咨询报告720多份,对推动解决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全局性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献计献策
许多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直接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党和各级政府提供决策咨询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针对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土地问题,南京农业大学教授曲福田提出,今后应以减少或消除农地过度损失为主要目标,建立起“产权明晰、管制有效、市场配置、调控有序”的土地管理机制。该系列研究成果发表后被新华社连续采访报道,先后得到温家宝总理3次批示,对土地政策宏观调控产生了直接影响。
南开大学教授周立群从2006年起,将《京津冀都市圈的崛起与中国经济发展》研究报告通过内参定期向天津、河北、山东等省市主要领导报送,得到他们的高度赞誉。南开大学为此在课题研究的基础上,成立了新的科研平台——滨海开发研究院。
“研究院已经成为南开大学参与和服务国家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窗口。”周立群说,“这充分体现了高校围绕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中长期发展战略,直接与政府和企业对接,开展重大理论和政策研究的成果。”
有些课题还产生了一定的国际影响。在2006年2月美国哈佛大学藏学会、2006年8月德国波恩大学国际藏学会上,一篇关于拉萨市流动人口调查的报告被正式宣读,有力驳斥了国外媒体攻击我国在西藏实施大规模汉人迁移计划,改变了西藏的人口民族结构,汉人抢走了藏人的就业机会的污蔑性报道。这一调查报告就是北京大学教授马戎主持的“西部开发中的人口流动与族际交往研究”课题组的代表性成果。
创新理论拓展领域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在拓展研究领域的同时,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也是不少课题的显著特点。由北京大学教授汤一介主持的《儒藏》编纂工程就充分体现了这些特点。这是一项规模浩大的基础性文化学术工程,它是以现代的学术眼光和技术手段,对曾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居主流地位的儒家典籍文献,进行一次全面的整理,这在中国古籍整理编纂史上是一项创举。
全国有近30家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近300位国内外专家学者参与《儒藏》工程。《儒藏》精华编部分文献已整理出版,鉴定专家认为,其选本之精善,校勘之精当,标点之精准,均超越前人。
“有这么多学者,甘坐冷板凳,甘于清贫,投身于《儒藏》这样一项伟大的工程,这是一种奉献,也是一种境界,这在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发展史上,都会留下自己的印迹,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宣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主任张国祚在《儒藏》精华编出版座谈会上这样说。
华中科技大学杨叔子院士主持的“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研究”,在深入开展理论研究的同时,大力推进民族精神教育工作。由他们编写的中小学民族精神教育系列教材,2007年新学期开始在湖北省部分中小学使用,迄今已发行15万册。该系列教材为全国独有的第一套成系统的中小学民族精神教育教材。
教育部社科司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满怀信心地表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界将会推出更多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实践特征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