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到精髓 谋实思路 扎实工作
——人文学院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综述
党的二十大以来,学院党委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决定》要求和陕西省委、校党委工作部署,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大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采取多种方式传达学习、安排部署、组织宣讲、推进落实,积极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
坚持在“消化”上下功夫,推动师生全面用心“学”,努力学到精髓
知为行之始,学为用之先。学院党委注重牢牢把握正确导向,推动全体党员深入理解党的二十大精神内涵,在思想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以上率先,班子带头学,引领理论学习潮流。一是引领热议潮流,2022年10月16日,党委中心组、党支部书记及部分党员师生代表在学院党员活动室进行了集中收看党的二十大开幕会盛况,学院党委书记、学院院长、党委委员等先后作专题发言;二是做好学习示范,学院党委中心组迅速启动“第一时间”“第一议题”学习制度,学院党委书记亲自领学,党委副书记、学院院长作重点发言;三是推动全面学习,共组织理论中心组学习3次,党委会学习2次,共安排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议题12项。同时,结合2022年处级党员干部民主生活会要求,深化学习研讨。
联学促学,师生共同学,掀起全员学习热潮。一是激发学习热情,第一时间组织观看党的二十大开幕会,为各党团支部提供学习场地,刊发学习动态消息、营造浓厚学习氛围等;二是确保劲头不松,相继印发近期政治理论学习重点内容通知、党支部书记述职评议考核、党支部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工作通知等,推动党员师生联系实际学;三是保持工作热度,出台学院党委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工作方案,周密部署理论学习、宣讲、教育培训、理论阐释等各项工作,共组织主题党日活动、主题实践活动、演讲比赛、爱国作品征集等活动近百次;开展理论宣讲23场。
辅学导学,领导专家领学,激发深度学习热情。一是强化学习辅导,邀请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陈红,校党委副书记闫祖书以等作专题辅导报告,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精髓要义,为师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提供有力指导;二是深化理论宣传阐释,主办“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城乡社会治理创新”学术交流会,20余名学者围绕中国式现代化交流最近研究成果;三是营造深度学习氛围,广泛邀请专家,做客【农村·社会·发展】系列讲座、社会政策与社会工作系列讲座、中国农业历史文化研究所成立70周年系列讲座等,从专业角度进行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
坚持在“深化”上见真章,促使全员反复深入“思”,不断谋实思路
学是基础,思是深化。学院党委注重引领师生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融会贯通学、反复深入思,做好深层次的探索和研讨,把自己、职责以及工作摆进去,破解发展难题,推动高质量发展,强化立德树人根本使命的落实。
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压力传导,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一是抓实民主生活会问题整改,统筹2022年度处级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上,督导组点评意见、班子和班子成员主动查摆问题、群众征求意见反馈问题等,制定班子和个人整改清单,明确整改任务,细化整改举措,明确整改时限,压实整改责任;二是深化党支部和党员问题整改,督促党支部明确支部委员会查摆问题、党员查摆问题,制定整改措施,推动党支部建设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发展;三是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严格落实学院党委意识形态责任制实施细则,召开专题会议,全面做好风险挑战防范与化解工作,维护和谐稳定发展大局。
坚持融会贯通,强化科学统筹,抓实高质量发展顶层设计。一是科学谋划年度工作,对照学院“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科学制定年度目标任务,制定学院2023年党委工作计划、行政工作要点、学生工作要点等,合理安排年度工作;二是抓好有组织科研,聚焦以有组织科研推进高质量发展,重新修订教学科研成果奖励办法、“十四五”团队支持工作方案、绩效工作实施细则等,组建5个教学科研团队、实施首席专家负责制,不断推进学院决策部署转化为制度,提升治理能力;三是压实工作责任,以第五轮岗位聘任为契机,修订教职工年度考核办法、教师岗位聘任条件,推进“十四五”规划、聘期任务、年度考核“三个贯通”;制定学院庆祝建校90年筹备工作方案、学院庆祝建校90年筹资工作方案,细化工作措施。
坚持立德树人,强化贯通培养,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一是强化创新理论武装,专题研讨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监督工作,明确责任领导、工作责任人、配合单位等,抓好“三进”工作的整体谋划;二是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出台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作实施方案,修订本科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工作细则、修订本科生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办法等,推进专业课程体系、经典阅读训练体系、实践技能训练体系和表达能力体系“四个贯通”工作;三是推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制定访企拓岗专项工作方案,党委书记及班子成员、系所(中心)负责人主动外出,积极推进专项工作,全面强化就业指导与精准帮扶。
坚持在“转化”上求实效,联系实际“行”,扎实推进工作
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学习的目的在于准确应用,学院党委坚持将理论学习和理性思考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相结合,在知行合一中,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推出理论成果,扩大宣传效应,不断拓展学习宣传贯彻广度深度。一是积极在主流媒体发声,在《光明日报》发表理论文章,在环球时报、中国农科新闻网、半月谈网、澎湃新闻等主流媒体先后发声,应邀做客陕广新闻直播间;二是主动参加学术论坛,教师论文入选陕西省党的二十大精神理论研讨会论文、荣获第十七届西部法治论坛、第十届“关中—天水经济区法治论坛”征文二等奖;三是全面推进新闻宣传,在学校网站刊发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工作新闻稿件20余篇,学院网站刊发60余篇,并积极通过学院官方微信进行全面推介,推动正能量转化为大流量。
坚持五育并举,推进三全育人,切实履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职责使命。一是夯实教学科研育人基石,获批第四批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黄河流域乡村振兴研究与评估中心”,出版发行农业农村部“十三五”规划教材《秦岭生态文明教育》;二是深化学生学术能力培养,先后组织新生论文写作指导会、雏凤新声本科生学术交流会、“后稷学人”第一期研究生学术交流工作坊等;三是全面推进进成长指导,组织驻张家港专业实习研究生座谈会,邀请法律实务专家陶程为本科生开展法律文书实务讲座等,强化实习实践指导;举办“升学与职业发展道路”讲座、“基层就业引领讲坛”、开通春季招聘“就业直通车”,抓实职业生涯与就业指导;组织科研道德与学术规范专题讲座,组织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报告,心理委员业务培训会等,推进诚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与安全教育等。
服务国家战略,践行强农兴农使命,持续推动学习宣传贯彻重质量强效果。一是持续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教师应邀赴浦东干部学院讲学,获聘西安市高陵区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应邀参加全国农业综合行政执法示范窗口创建工作,1份提案被杨陵区政协评为优秀提案;二是持续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主编出版《丹江口:绿色转型发展引领脱贫攻坚》,并入选“新时代中国县域脱贫攻坚案例研究丛书”;推动“法治小院”,从“教学探索”走向区校“全面实践”,为杨凌农村公共法律服务提供了“新样板”;三是持续推进田野调查。师生团队持续推进乡村振兴田野调查以及合阳城关镇七里村、杨凌上川口村等定点帮扶工作,入选省级优秀调研报告、优秀实践团队,荣获全国大学生土地国情调查大赛全国“二等奖”等省部级以上奖项7项。
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新征程砥砺新作为。学院党委将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细举措,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向深入,激发师生坚定将个人理想信念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让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终审:常振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