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学院首页
  • 学院概况
  • 师资队伍
  • 人才培养
  • 科研与学科
  • 党建工作
  • 学生工作
  • MPA教育
  • 制度流程
  • 校友之家
栏目导航
  • 新闻速递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速递

秦岭深处的生态文明课:理论与实践融合,赋能学生成长

作者:王娜/文 肖琴/图  | 发布日期:2025-07-22 | 阅读次数:

“氧气有没有价值?生态产品有哪些?又能为我们带来哪些价值?”随着经管学院张寒教授的“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课程的开讲,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第十四期“大美秦岭生态文明教育”现场示范课正式拉开帷幕。此次课程为期一周,旨在通过现场教学与理论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增强学生对秦岭生态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和实践能力,树立正确的生态观。

理论教学.jpg

理论教学

7 月 13 日,参与活动的师生们在北校区秀山活动中心集结完毕,怀着对秦岭生态保护知识的热切渴望,踏上了前往火地塘试验林场的征程。资源学院常庆瑞教授和人文学院樊志民教授分别为同学们揭开了秦岭从地质和历史角度的神秘面纱,让同学们深刻感受到秦岭不仅是自然的宝库,更是历史文化的瑰宝。林学院张硕新教授讲解了秦岭生态环境与生态系统以及秦岭植物资源与分布特征,让同学们更加了解秦岭的重要性,领会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时代价值。马克思主义学院张磊教授讲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思想及其时代意义,人文学院朱宏斌教授解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让同学们了解了生态文明在新时代的重要意义。

实践活动.jpg

实践活动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加深入。同学们在高山草甸实地考察,亲身感受秦岭植物的变化,感受不同高度秦岭的神奇之处。火地沟的植被观察和生态监测系统的试验让同学们更加清晰地了解了秦岭生态的重要性。分组讨论环节,同学们围绕“生态文明与高质量发展的辩证关系”展开热烈讨论,积极探索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之道,在讨论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知识的学习终归要应用于实践。在完成理论学习和现场教学后,同学们在课程的最后一天深入周边农村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调查社会实践活动。他们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当地居民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知和态度,收集第一手资料,为后续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课程还特别邀请了人文学院袁君刚副教授为同学们讲解“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调查社会调查技巧”,这一环节不仅让同学们了解到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紧密联系,更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

此次“大美秦岭生态文明教育”教学活动,不仅让学生们在理论学习中增长了知识,更在实地考察和社会实践中锻炼了能力。通过与自然的亲密接触和与当地居民的深入交流,学生们深刻体会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也更加坚定了他们投身生态文明事业的决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通过此类实践活动,为生态文明教育探索出了一条创新之路,为培养具有生态文明素养的专业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合影(1).jpg

合影



编辑:王娜
终审:侯东丽
友情链接: 秦岭生态文明教育网 古农学网 中国法律资源库 中国法律信息总库
  •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 地址:陕西·杨凌 邮编:712100 负责人:侯东丽 网管员:王娜 技术支持:贝塔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