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学院首页
  • 学院概况
  • 师资队伍
  • 人才培养
  • 科研与学科
  • 党建工作
  • 学生工作
  • MPA教育
  • 制度流程
  • 校友之家
栏目导航
  • 新闻速递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速递

学院客座教授来校作网络化时代乡村社会建设报告

作者:陈琳 吴春林/文 张逢军/图  | 发布日期:2021-05-28 | 阅读次数:

5月26日,我院于2号楼216报告厅成功举办“网络化时代中国乡村建设的战略意义与推进经验”主题学术讲座。本次讲座邀请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主任、学院客座教授刘少杰主讲。院长赵晓峰教授主持讲座,学院70余名师生参加。

db7222df96bb41c6be83e05b22b747ba.jpg

刘少杰以梁漱溟、晏阳初、李景汉等知识分子开展的文化教化为主要途径的乡村建设运动出发,回顾了以政治运动为主的人民公社运动和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的乡村改革运动。他认为:“对中国乡村建设行动的历史变迁的回顾,可以为当下网络化和数字化乡村建设运动的到来提供一些思考路径”。报告提出一种新的研究视角,即把乡村建设置于网络化、数字化的空间背景,运用空间社会学的相关理论去探究网络化时代乡村建设运动所面临的严峻考验。网络信息社会的形成是基于信息技术革命基础上所形成的新社会形态,这意味着从物质生产工具向信息生产工具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会促使生产力的极大提升。由于数字乡村建设所面临的新浪潮要比工业化、市场化对乡村社会的冲击更加巨大,因此一定要用飞跃的眼光来看待这种冲击。他指出,数字乡村建设的推进,要考察乡村社会的差异化状况,从激活数字乡村建设主体、激活数字乡村建设要素的路径出发,迎接新发展浪潮的高度来认识和推进数字乡村建设。

马良灿教授对报告做总结,他高度赞同刘教授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社会学要同回应社会生活联系起来”的观点。现场的学生踊跃向刘教授提出了自己的疑惑和问题,刘教授对同学们的问题一一作出了细致的解答。通过本次讲座,同学们收获满满,并学会以新视角、新思维看待中国乡村建设。


编辑:王娜
终审:常振山
友情链接: 秦岭生态文明教育网 古农学网 中国法律资源库 中国法律信息总库
  •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 地址:陕西·杨凌 邮编:712100 负责人:侯东丽 网管员:王娜 技术支持:贝塔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