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学院首页
  • 学院概况
  • 师资队伍
  • 人才培养
  • 科研与学科
  • 党建工作
  • 学生工作
  • MPA教育
  • 制度流程
  • 校友之家
栏目导航
  • 新闻速递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速递

繁荣校园法治文化,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作者:李春雨 李健  | 发布日期:2022-12-16 | 阅读次数:

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这是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提出的新要求。高校是文化传承和创新发展的重要场所,也是普法宣传教育重要主体,学院聚焦校园法治文化建设,做到“三个坚持”,不断增强学生法治文化自信,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坚持思政价值引领,政治理论学习筑牢信念之基。学院依托每周三政治理论学习时间组织学生团支部开展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宪法精神、学习《民法典》和法治案例交流等政治理论学习;学生党支部以主题党课、专题报告等形式进行集中学习研讨,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入脑入心、走深走实、见行见效。连续2年组织近3万学生参与“宪法小卫士”网络答题学习,利用视频号、微信公众号平台展示学生宪法学习成果,引导青年学子积极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生动实践。

6beb1d744bf9446680d9be7ef7dc7955.jpg

学宪法  讲宪法知识竞赛

坚持法治文化浸润,法治育人活动锤炼品德修为。连续五年举办“12·4”金秋普法宣传启动仪式,进行法治文化展演,编排原创情境话剧和《宪法伴我们成长》歌舞表演。打造百千万普法宣传文化品牌活动,近三年来,共举办法治报告会宣讲活动百余场,开展法律宣传咨询活动百余场,发放宣传资料万余份、解答法律咨询三千余人次,受教育群众近万人。围绕“宪法宣传周”主题,全方位多角度组织开展八大项普法教育活动。举办“学宪法 讲宪法”大赛、模拟法庭大赛、法律文书大赛和互联网法律法规知识云大赛等,以赛促学、以赛促用,切实提升普法宣传实效。开展宪法晨读活动,百余名党员深入晨曦早读班,带领新生进行法条诵读,增强普法活动的仪式感,强化法律文化浸润,坚定制度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72c0bcd7c9ff4860b06de8adbc4dea7d.jpeg

送法进校园

坚持社会实践导向,公益法律服务助力乡村振兴。组建“青年法治宣讲团”,成员以法学专业学生为主体,涉及全校不同学院和不同学历层次。宣讲团成员围绕习近平法治思想特别是关于宪法、民法典、公共卫生、疫情防控、扫黑除恶斗争和电信网络诈骗等法律法规前往社区、乡村开展普法宣传活动。推进“法治小院”品牌活动,以社区蹲点的法律硕士研究生为主干力量,开展常规的免费法律咨询,为在校师生和周边群众解决法律纠纷,定期举办法治讲座,参与民间纠纷调解,代写法律文书,提供法律援助。成立“乡村振兴公益法律服务团”,扎根杨凌农科城提供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真正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服务团成立以来足迹遍布1省2市3区(县)20余行政村,深入企业、中小学、村庄和乡村振兴局开展各具特色的普法宣传、捐赠法律书籍和法律服务活动,助力乡村振兴法治化、专业化,促进学科知识与农林技术产业融合,为人民群众的法律需求提供专业保障。每年暑期三下乡组织学生进行法治文化和法治建设专项实地调研,让学生在感悟法治进步中坚定理想信念,在了解群众需求中磨炼坚强意志,在奉献社会中增长智慧才干。

a4f96d00e79a4212b940cd6414e45ae7.png

送法下乡

学校学院通过“三个坚持”打造专业力量主导、多元主体互动的法治育人特色,繁荣校园法治文化,使法治文化常伴师生身边,强化“润物细无声”的文化育人效果,促进法治精神入脑入心,努力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校园内外蔚然成风。


编辑:王娜
终审:常振山
友情链接: 秦岭生态文明教育网 古农学网 中国法律资源库 中国法律信息总库
  •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 地址:陕西·杨凌 邮编:712100 负责人:侯东丽 网管员:王娜 技术支持:贝塔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