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级社会工作实务专题培训顺利开班
为培养高素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系统提升社会工作专业师生理论素养与实务能力,11月6日晚,人文社会发展学院在6325会议室隆重举行2025年高级社会工作实务专题培训开班仪式。学院院长赵晓峰教授、副院长邢成举教授、社会工作学科点负责人张红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副院长黄晨熹教授、社会工作专业教师、2025级社会工作硕士研究生等60余人参加仪式。仪式由赵晓峰教授主持。

学院院长赵晓峰主持开班仪式
赵晓峰在开班致辞中系统阐释了本次培训的目标定位与实践导向。他强调,本次培训不仅注重理论与实务的深度融合,更致力于在社会工作服务中践行"助人自助"与"助人自强"的核心理念,切实提升服务对象的自我发展能力。他期望全体参训师生以此次培训为契机,夯实专业基础,提升服务水平,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改善服务质量、创新服务模式的专业行动,在实践探索中不断提升社会工作服务的专业效能与社会价值。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副院长黄晨熹教授作精彩讲座
开班仪式后,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副院长、全国社会工作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黄晨熹教授应邀作题为“助推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的干预项目开发”的专题讲座。黄教授基于一线深入的调研指出,尽管国家和上海市已出台多项政策弥合老年数字鸿沟,但调研显示当前老年数字教育仍存在社会性弱、可及性低、成效难持续等问题。为此,他带领团队在学习理论、社会认知理论、影像发声法等理论的指导下,系统开展三期老年数字干预项目。项目从“数字防疫,与老同行”起步,逐步拓展至“数字政府,智慧银龄”,再到响应老年人自主提出的“视频班”等多元需求,每个阶段均取得显著成效。黄教授强调,社会工作者必须尊重老年人的主体性,精准把握真实需求,避免服务“实践悬浮”;同时要着力增强代际交流与朋辈互助,构建完善的社会支持网络。未来团队计划开展覆盖不同数字能力基础的老年人;将干预从城市延伸至农村,缩小城乡数字教育差距;并推动跨专业合作,持续产出高质量成果,为老年数字增能领域贡献专业智慧。
作为学院连续第十一年举办的高级社会工作实务专题培训,本次课程涵盖“农村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社会工作专业实习与论文写作”和“社志融合”等多个前沿主题,既是提升专业能力的重要平台,也是推动学科内涵建设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将持续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注入新动能、开拓新格局。
终审:侯东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