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为定解码学霸宿舍养成公式
同窗四年,挽手同行。人文学院东区3号宿舍楼213宿舍四位成员、西区2号宿舍楼632宿舍五位成员分别迈向理想学府,他们以多元风采诠释青春无限可能,以实际行动坚守心中信念,追随光,成为光,发散光。
并肩协作凝聚“研途能量源”
以硬核实力铸就成长标杆。人文学院东区3号宿舍楼213宿舍的四位成员——杨杰伦、杨其洪、朱福坤、朱冲,分别升学至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他们以“一个也不能少”的信念互相激励,用四年的时光书写了“全员升学”的精彩答卷。他们用“硬核成绩”诠释“学无止境”的真谛。其中,1人曾获“挑战杯”国家级一等奖等国家级奖项4项、省级奖项8项和校级奖项20余项,1人曾获国家奖学金、大学生数学竞赛省级一等奖、土地国情调查大赛国家二等奖,1人在SSCI一区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篇,2人曾主持国家级创新训练项目,他们用行动证明“独行快,众行远”。
以服务担当锤炼青春底色。在追求学业进步的同时,宿舍4人积极参加学生工作与社会实践活动,力求全面发展,实现“干”“学”互促。其中,2人曾担任学院学生会执行主席,3人曾任部门负责人,1人曾任大学生艺术团负责人;全员参与费孝通田野调查项目并获优秀结项,1人于陕西省政府实习,4人活跃于杨凌农高会、马拉松赛事、返家乡支教等志愿服务一线。宿舍成员多次获得优秀大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称号。他们互相提供情绪支持,营造积极宿舍氛围,打造成长型舒适圈,并将在未来的生活中继续发光发热。
携手共进点燃“研途梦想炬”
以精致深耕书写未来华章。人文学院西区2号宿舍楼632宿舍的五位成员——周静静、朱骊安、赵梦珂、张亚欣、邓璇,分别升学至香港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上海大学。她们“团结作战”,做彼此的最佳队友,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在学术领域绽放芳华。周静静主持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并获“挑战杯”省级一等奖;赵梦珂荣获“互联网+”省级银奖,并在公共管理领域发表高质量论文;张亚欣荣获全国大学生第七届艺术展演国家级二等奖、省级一等奖。她们以“诚朴勇毅”为追求,用严谨态度找准自身定位,寝室同心,履践致远。
以专业赋能彰显青春力量。寝室四人以“专业所长”为利器,在实践服务中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共振。赵梦珂作为学院影视中心负责人,运营“西农人文”视频号与抖音号,获评“优秀负责人”;张亚欣以文艺特长服务校园,获评“文艺之星”;邓璇参与乡村振兴公益法律援助团,为村民提供免费法律咨询,将法学知识转化为社会服务动能。她们以“跨界融合”的思维,于实践服务中各展风采、实现价值共振,更以团结协作之姿凝聚力量,携手用青春智慧回应时代命题。
从学术殿堂的“硬核攀登”到实践田野的“泥土芬芳”,从兄弟情谊的“并肩同行”到姐妹情深的“温暖相伴”,两组寝室以多元维度诠释了青春的无限可能。他们用行动证明,真正的成长,不仅是成绩的精进,更是情怀的升华;他们即将奔赴不同城市深造,那些互相打气的夜晚、写满公式的稿纸、路灯下的苦读,注定成为每个奋发向上人文学子"上岸"的"脚手架"。每一个录取通知,都是青春最闪耀的勋章,愿他们带着宿舍共同体的力量,在未来的征途中继续做彼此的光,照亮更广阔的天地。
终审:侯东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