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调查:夯实“大国村治”研究实践根基
作者:邵贵文 褚庆宜 | 发布日期:2025-10-23 | 阅读次数:
“2个月时间,15支队伍,深入陕、甘、云、贵等9省调研,累计完成近1300余份有效问卷,形成29份专题调研报告,师生团队获省部级及以上政府领导人批示或部门采纳咨政报告4份”。10月22日,人文学院系统总结“大国村治”系列之“数字+乡风文明”暑期社会实践工作。会议表彰了优秀调研报告获得者,获奖代表作调查经验分享,调研指导教师作工作点评,学院党委书记齐涛出席活动并为获奖学生颁奖。

“本次调研,聚焦数字+乡风文明主题,通过入户调研、问卷访谈、数据统计与分析,实实在在掌握了数字技术在乡规民约推广、移风易俗宣传等方面的现状,为破解传统乡风文明建设传播范围窄、群众参与度低、资源整合难等痛点问题,以数字技术激活乡村文化治理活力提供实践支撑”。调研团队负责人李元元教授高度评价了调研成效。
乡村是观察国家与社会互动的关键场域,是研究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社会变迁与社会治理的重要窗口。人文学院自2022年以来,连续4年围绕“大国村治”进行假期主题调研,积极深化了“四为”读书会学习实践,形成了《大国村治:当代农民的思与盼》等著作,相关工作得到新华网、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报道,有关咨政报告获党和国家领导人批示,被社会主流媒体誉为“打造了基层治理的西北重镇”。
以读书会建设为平台,系统组织实施“大国村治”调研、春节返乡观察等活动,不仅有利于我们培养‘懂理论、察国情、有情怀’的新时代社科人才,更是希望在系统研究中国村治实践的基础上,提炼出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智慧的原创性概念,为构建扎根中国土壤、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作出“西农”贡献。齐涛在活动总结时表示,希望师生团队持续开展好社会调查工作,持续擦亮了学院“大国村治”实践品牌。

编辑:王娜
终审:侯东丽
终审:侯东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