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教育活动按照五大专题教育模块设置:
专题一:秦岭起源与环境
(一)主要内容与教学目的:
以地质地貌、土壤植被以及气候变化为主线,解读秦岭起源与环境变化,让学生认知秦岭自然、生态、环境发展演化规律。
主讲教师:常庆瑞教授
教学时数:2学时
(二)现场体验教学
1. 秦岭地质与地貌
教学点:火地塘天坑
2. 秦岭土壤与植被
教学点:火地沟
3. 秦岭分水岭与南北气候
教学点:秦岭分水岭
专题二:秦岭历史与中华文明
(一)主要内容与教学目的:
融秦岭历史文化、农耕文化与地域文化一体,充分利用丰富厚重的陕西历史文化要素,向学生解读秦岭在中华文明中的地位与作用,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
(二)专题教学
1.《秦岭历史文化解密》
包括秦岭历史文化、农耕文化、地域文化以及宗教艺术等内容
主讲教师:樊志民教授
教学时数:2学时
2.专题片:大型纪录片《大秦岭》
教学时数:利用晚上观看
3. 《道家生态文化》
主要内容:通过楼观台的现场体验,用历史古迹与历史典故,讲述楼观台与道教历史、道家生态文化内涵、道家及道教对现代社会的影响等内容,使学习者能够更深入了解道家的思想和渊源,体悟道家“天人合一”遵循自然的思想精髓。
主讲教师:张磊 教授
教学时数:2学时
现场教学点:楼观台
专题三:秦岭生态环境与生态系统
(一)主要内容与教学目的:
通过对秦岭植物、动物与微生物等生物资源的系统概述,解读秦岭生物资源及生态系统,让学生深刻理解秦岭生物资源的多样性,建立大生态与生物系统的概念,认知生物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及规律。
主讲教师:张硕新 教授
教学时数:2 学时
(二)现场教学
1.秦岭植物资源与分布特征
教学点:火地塘林场
2.高山草甸与森林分布特征
教学点:火地塘高山草甸
专题四:秦岭生物资源与可持续发展
(一)主要内容与教学目的:
通过对秦岭森林资源、森林资源的开发与建设、森林文化资源建设等介绍,使学生形成对秦岭生态资源的系统认识和宏观把握,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人类开发、利用、保护自然资源的技术与成就,进一步确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
主讲教师:李卫忠 教授
教学时数:2学时
(二)现场教学
1. 生态环境监测与科学治理
教学点:火地沟生态观察点
2. 森林培育与合理采伐
教学点:火地塘林场
专题五:退耕还林地区民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调查研究
(一)主要内容与教学目的
通过实际调查研究,深度了解秦岭退耕还林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了解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民俗民风和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实际问题,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认识,提高学生调查研究能力、组织沟通能力以及分析研究问题的能力。
(二)调查题目:秦岭山区农家生活
(三)组织形式
分小组调查研究,共同研讨调查主题,设计调查提纲与问卷。
指导教师:付少平、朱宏斌
调查研究地点:宁陕县城周边乡镇
调查时间:2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