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三下乡】从“爱心超市”认识扶贫
作者:邱美娴/文 唐梓琪 张瑞恒/图 | 发布日期:2018-07-29 | 阅读次数:
2018年7月27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乡村振兴参与调研团”继续在合阳县坊镇乾落社区开展着三下乡。
调研团像往常一样走进社区,走访了一家小卖部。小卖部门外“爱心超市”的牌匾标识格外引人瞩目。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或见到“爱心超市”,我们猜想可能是关于衣物捐赠或者免费给环卫工人、警察提供饮用水之类的。这里的“爱心超市”有什么独到之处呢?好奇心的驱使下我们也忍不住进去一探究竟。
据了解,“爱心超市”属于合阳县近年来为助力脱贫攻坚所开展的公益项目。它们最大的亮点就是设立了爱心积分兑换机制,这些积分标识包括脱贫攻坚类、十星级文明类、社会公益类、特别奖励类,受益群众可以持积分券至“爱心超市”购买生活用品,价格可以按照所得积分获得相应抵消。县上还专门设立了爱心超市监督管理委员会,规范组建模式,确保“爱心超市”简便高效、公平公正、运营到位,从而发挥在调动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和加强城乡居民互助互爱的文明风尚建设中的激励作用。目前,全县已有12个街镇、104个贫困村建成了116所像这样的“爱心超市”。
从对店主爷爷的访谈中我们得知,“爱心超市”是县里扶贫村专有的。爷爷家小卖部的经营已有十年了,今年二月刚加入“爱心超市”的行列。爷爷还专门从屋里拿出了一沓厚厚的票给我们看,告诉我们这些都是村民在他家买东西后留下的积分券。“这些钱都是从国家财政给的,比如说孝敬父母给十分,一分可以抵一块钱。”“我们拿到这些票就可以去民政局换钱了。”爷爷经营的“爱心超市”只是和政府签订了一个协议,并没有得到哪些额外的实惠。但对于一个曾经当过村长和书记的人来说,爷爷表示能这样服务群众,自己“感到很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