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学院首页
  • 学院概况
  • 师资队伍
  • 人才培养
  • 科研与学科
  • 党建工作
  • 学生工作
  • MPA教育
  • 制度流程
  • 校友之家
学生工作
  • 学工队伍
  • 团学组织
  • 学生天地
  • 身边榜样
  • 奖助学金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学生工作» 学生天地

【暑期三下乡】促进文化传承 实现乡村振兴

作者:李雨潞  | 发布日期:2018-08-08 | 阅读次数: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报告提出牢固树立四个自信,“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乡村文化能够为乡村建设提供精神激励和精神保护,增加乡村居民的自我认同和文化自信。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为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而乡村学校作为乡村教育的主场所之一,理应承担起教育对文化的传承功能,传承乡村文化。为此人文学院赴河北乡学校与文化调研队队员前往河北省北王曼村展开调查,实地访问当地教师及学生家长,试图对当地乡村文化传承以及当地学校在其中发挥作用的现状进行深入了解。

  在几天的调研活动中,团队成员有了以下的几点发现:

  乡村文化正流失

  在几天的走访调查中,受访的学生家长普遍认为尽管自己对乡村文化的了解较为深入,然而他们的孩子却对乡村文化知之甚少,乡村文化的传承出现危机。一位已经退休的老教师为团队成员举了一个例子:“村头那座桥,本来应该是叫‘武帝城’桥,那是汉武帝当年驻扎的地方,后来也不知道怎么了,叫着叫着就改了名字了。”一些家长也表示,在当地城镇化建设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自己的孩子在日常生活和学习生活中,都很难像他们小时候那样深入接触乡村文化了

  文化传承愿望强

  在文化传承的意愿调查中,超过三分之二的村民表示希望乡村文化得到传承,“传承乡村文化有大用,是一件大好事”一位村民如此说道。而一位当地小学的校长也指出:乡村文化是无数村民的精神根基对乡村传统文化的传承绝不能丢。而在走访调查中,团队成员也了解到当地部分小学会通过开设校本课程、使用校本教材等一系列措施,为传承乡村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

  文化传承行动难

  尽管大多数学生家长和老师都对传承乡村文化表达出了极大的热情,然而乡村文化的传承仍然存在着极大的难题。一方面,学生家长表示事实上若非成员在当地开展相关调查,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很难注意到这方面的问题的,“没想过”是一些家长在团队成员提出乡村文化传承这一问题时的第一反应。另一方面,不少教师表示尽管能够意识到乡村文化的重要性,但是在教师考核以学生成绩为主要标准的现实下,开展相关课程、加强相关知识的渗透似乎有些不切实际。但尽管如此,他们依然对乡村文化传承抱有极大的期待,一位教师表示:“现在肉眼所见的,国家对乡村文化越来越重视,乡村文化的传承越来越有希望”

  乡村学校和乡村文化的复杂性和交织性,让乡村文化的传承成为一项艰巨的工程。乡村文化流失的现状刺激我们更加认真地去传承文化,虽然行动难,但是只要我们有强烈的愿望,怀赤诚之心,就可以将我们的乡村文化传承到底。


友情链接: 秦岭生态文明教育网 古农学网 中国法律资源库 中国法律信息总库
  •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 地址:陕西·杨凌 邮编:712100 负责人:侯东丽 网管员:王娜 技术支持:贝塔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