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学院首页
  • 学院概况
  • 师资队伍
  • 人才培养
  • 科研与学科
  • 党建工作
  • 学生工作
  • MPA教育
  • 制度流程
  • 校友之家
学生工作
  • 学工队伍
  • 团学组织
  • 学生天地
  • 身边榜样
  • 奖助学金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学生工作» 学生天地

【暑期三下乡】人文学子三下乡之甘肃武威调研行

作者:樊佳欣/文 樊佳欣/图  | 发布日期:2018-08-19 | 阅读次数:

  思绪里的甘肃武威是一个带着古战场的肃杀凝重、葡萄美酒的浪漫繁华以及丝绸之路上多民族融合的神奇存在。沧海桑田,时光流转,这座出土了“马踏飞燕”的西北重镇如今是个什么模样?20世纪90年代福泽众多百姓的黄河移民工程如今实施得如何?存在了30年的移民搬迁村又有哪些值得借鉴的治理经验?为了对以上问题做出回答,我们人文学院一行5人来到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大靖镇上湾村进行实地调研,通过访谈和问卷两种形式探寻搬迁村治理经验。

  上湾村形成于上世纪90年代,是由高峰,平原,古山,西岭四个村庄合并重组成的搬迁村。这四个村庄均是在面临缺少水源,村民长期处于靠天吃饭状态,生产生活受到极大威胁的情况下进行了异地搬迁。现上湾村全村共400户,村内确定贫困户有268户,截止2018年6月未脱贫还余25户75人。异地搬迁不仅解决了村民的温饱问题,30年的磨合也使这个曾经的重组村成为了和谐友好的自然村。但严酷的自然环境、老龄化空心化等社会问题也使这个村庄面临着未来路向何方的危机。为使本次调研采集的数据能有效完善,调研能深入全面,队伍在调研前期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对调研内容、调研工具、每日调研目标、最终成果都有了一定规划。调研工作分为问卷调查表和采访提纲两部分。队伍以二人为一组,开始了西农人文学子热情高涨的实地考察。

  这片黄土地用它的灿烂阳光和晴朗天空迎接着本支队伍的到来。队员们每天早上六点起床,七点到达上湾村村委会后分散成小队挨家挨户上门走访调查。 质朴的村民们先是好奇而后愉快地接受着采访,其中响应习主席精准扶贫政策的上湾村第一书记也对我们的工作提供了积极的配合和帮助。广袤的大西北,地势相当开阔,为了完成当天的调研目标,队员们经常得飞奔前行,有些同学甚至都没有时间吃午饭。然而路在脚下,志在心中,我们看着手里渐渐累积起的调查结果,心里无比甘甜。晚上九点回到招待所,匆匆吃过晚餐,大家又聚在一起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安排明日调研计划。等到入睡基本已是凌晨了。

  通过为期十天的调研我们发现,现在的上湾村村民自从迁移到这个新村庄以来,幸福感大大提升,大部分家庭都有了自来水和电,家家都有了医疗保险卡,宽带网络也在逐渐普及,村民们普遍认为不仅现今的政策透明度越来越高,村干部们越来越负责,自己也渐渐有机会在涉及村庄公共事务时发出自己的声音。然而令当地居民忧心的是村庄的绿化环境,整个村庄无一棵可供人乘凉的树木,只有低矮的草丛。通过与村民交谈队伍了解到,上湾村也曾在搬迁初期种植过大批树木,而且长势喜人,可惜这些树木在2008-2012年的自然灾害中被数量惊人的天牛吃了个精光,由于种植树木需耗费水源,水资源并不丰裕的上湾村为避免种树再被天牛食尽造成水源白白浪费而放弃了种树。队员们经过讨论后提出了可恢复生态平衡,重新打造一座绿树成荫新农村的建议,并向村第一书记反映。书记在认真倾听同学们的意见后,针对现实情况对此方法进行分析,并就同学们从村民实际状况出发、为使安居工程建设越来越理想而认真思考提出了赞扬。

  


友情链接: 秦岭生态文明教育网 古农学网 中国法律资源库 中国法律信息总库
  •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 地址:陕西·杨凌 邮编:712100 负责人:侯东丽 网管员:王娜 技术支持:贝塔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