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学院首页
  • 学院概况
  • 师资队伍
  • 人才培养
  • 科研与学科
  • 党建工作
  • 学生工作
  • MPA教育
  • 制度流程
  • 校友之家
学生工作
  • 学工队伍
  • 团学组织
  • 学生天地
  • 身边榜样
  • 奖助学金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学生工作» 学生天地

【暑期三下乡】大唐遗址现雄风 盛世长安还复来

作者:程舒笛 王盛罡/文  刘熙玥/图  | 发布日期:2018-08-19 | 阅读次数:

  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西安市历史遗迹、文化遗产众多,如何保护和开发,将人类共同的财富发挥其应有价值,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赴西安历史遗址调研团来到西安对多个历史遗址展开调研。

  8月11日,调研团来到大明宫遗址公园,开启了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调研序幕。队伍从丹凤门进入大明宫遗址,沿途经过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最后到太液池。大明宫,大唐帝国的大朝正殿,唐朝的政治中心和国家象征。自唐高宗起,先后有17位唐朝皇帝在此处理朝政,历时达200余年。大明宫是当时全世界最辉煌壮丽的宫殿群,其建筑形制影响了当时东亚地区的多个国家宫殿的建设。公园的核心区域和周边的区域协调1961年,大明宫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西安市在大明宫原址建立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 。201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如今大明宫遗址被专业的文物保护团队维护和修缮,园区内又有专业的讲解,向世界各地的游客展示盛世长安的辉煌。这不仅表明西安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领域重要的历史地位,也表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理论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同时也表明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体系正日趋成熟,并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遗产保护理念。

  12日团队来到大慈恩寺遗址公园,公园景致错落有致,曲径通幽,鸟鸣与蝉叫呼应。虽紧挨着慈恩繁华的西路,却格外安静仿佛世外桃源。依托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里十步一景,作为佛教文化主题园林,园区无所不在地向市民传达了“禅悟”这种中国特有的宗教体验的氛围,达到明心见性“与天和谐,谓之天乐”的目的。隐逸文化与佛教文化结合,使园林由城市的喧嚣走向山野的宁静,更追求自然美、人文美、精神美, 更呈现出一种深度的冥想和悠然的心境。整个园区在追求极致美感的同时,通过造像、雕塑、植被等各种方式表达设计者对于内心禅意境界的向往,有着精巧典雅的格调,也有着幽深高远的文化气息。唐朝又是中国历史上诗歌最为辉煌的朝代,所以走在路上随处可见诗词题刻在石碑上。向游客展示着大唐的文采与雄风。

  13日团队来到了大唐芙蓉园。大唐芙蓉园在原唐代芙蓉园遗址以北,仿照唐代皇家园林式样重新建造的,是中国第一个全方位展示盛唐风貌的大型皇家园林式文化主题公园,占地面积一千亩,其中水域面积三百亩。园内建有紫云楼、仕女馆、御宴宫、杏园、芳林苑、凤鸣九天剧院、唐市等许多仿古建筑,是中国最大的仿唐皇家建筑群。大唐芙蓉园虽为人工景点,但在后人的还原和加工上大唐的盛世雄风一览无余。又依托大唐芙蓉园和曲江池遗址公园两片景区,开发大唐不夜城等新兴人文景观,发展成为现在的 20km2的文化旅游新城。

  遗址保护就是保护民族的基本文化习性与民族精神的传承环境。将文物保护、遗产保护和开拓创新结合在一起,要揭示出人类文明特别是传统文化的特色,弘扬优秀的历史文化,同时使民族文化传统与人类现代文明相适应。西安依托李唐文化,开发多个景区,既保护了历史遗址,又发展了旅游产业,完善了城市配套设施,促进了区域有机更新。实践证明,西安的遗址公园建设创造出的把遗址保护与城市建设相结合的新模式具有实际借鉴价值,使整座“长安”古城,重现盛世辉煌。

  


友情链接: 秦岭生态文明教育网 古农学网 中国法律资源库 中国法律信息总库
  •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 地址:陕西·杨凌 邮编:712100 负责人:侯东丽 网管员:王娜 技术支持:贝塔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