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学院首页
  • 学院概况
  • 师资队伍
  • 人才培养
  • 科研与学科
  • 党建工作
  • 学生工作
  • MPA教育
  • 制度流程
  • 校友之家
学生工作
  • 学工队伍
  • 团学组织
  • 学生天地
  • 身边榜样
  • 奖助学金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学生工作» 学生天地

深入洛阳乡村 探索社会治理新格局

作者:姚维新/文 魏可心 高梦妍/图  | 发布日期:2022-09-07 | 阅读次数:

为实现标本兼治的可持续社会治理、确立社会治理的新模式,2022年7月26日起,人文学院、语言学院调研队赴河南省洛阳市郭洼村、裴村和小良村进行社会调研,走访当地村民,了解现有社会治理制度。

乡村积极探索数字治理新模式

调研队伍对三个村庄进行实地参观时,注意到了村庄较为全面的监控以及相关的村务平台。在谈到数字治理问题时,郭洼村村长说:“现在郭洼村每户居民的家里都贴有一个二维码,村民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进入村务通平台反映民意、监督村务”。随着调研的深入开展,村民普遍反应村庄较为全面的监控为他们的生活增添了一份安全感,减少了矛盾纠纷事件的发生。

农村合作社焕发新活力

三个村庄的合作社借助互联网平台,推进合作社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创业能人陈先生通过拍短视频等形式,大力宣传所养殖的羊,打开了销路;合作社种植的药材,通过互联网联系商家,直接售卖,大大减少了销售成本。互联网技术为合作社赋能,推进农村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社会治理中的问题

调研队伍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在农村的常住居民大多是老年人,对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不能够适应,对数字平台的了解也十分有限,且村三委的工作人员平均年龄在45岁左右,缺乏一定的技术,对数字平台不能及时、有效的管理,长此以往,数字平台可能出现“有而无用”的问题。

7962abca8f8f4a35b50a52836a0a661f.jpg

村组织虽然一直在积极组织党建活动,但是受场所狭小、经费不足、创新意识不强等的限制,党建的工作水平并不高。调研队伍在对村民进行面对面的访谈时,发现大部分村民几乎没有参与过党建活动,并且认为党建活动应该是党员参加的,与普通群众无关。

本次社会调研采访了三个村的120名村民,发现了农村治理中的一些先进经验和不足之处,对建立新的社会治理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友情链接: 秦岭生态文明教育网 古农学网 中国法律资源库 中国法律信息总库
  •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 地址:陕西·杨凌 邮编:712100 负责人:侯东丽 网管员:王娜 技术支持:贝塔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