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探寻数字乡村“长武红”——塬上风起谋福祉,数字赋能展新篇
为了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探索数字乡村治理实践,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赴长武数字乡村治理调研队于7月25日至31日踏上了前往陕西省咸阳市长武县的征程,深入宇家山村、槐庄村、十里铺村等多个行政村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此次调研以探寻数字乡村“长武红”模式为核心,旨在通过实地考察与深入调研,全面剖析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乡村数字治理创新成果与面临的挑战,从而为乡村振兴贡献西农人文学子的智慧与力量,助力乡村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塬上风起,西农学子踏上探寻之旅
7月25日,实践团队来到长武县彭公镇槐庄村,了解当地基本情况并与村党支部书记鱼英平开展座谈。据鱼书记介绍,近年来长武县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快速推动数字技术融入乡村,创新“数字化+网格化”双线联动的基层治理新模式,探索出数字化促进三产融合的“亭口模式”及数字化赋能乡村治理的“彭公模式”,为加快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注入“数智”力量。其中,槐庄村是长武县打造的首批数字乡村试点村,数字乡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探索出了一条党组织和数字技术双向赋能治理道路,并且依托数字建设成果和产业发展成果被评为陕西省“美丽乡村 文明家园”建设示范点和“五美庭院”示范村。
深入乡村,解锁乡村振兴智慧密码
自2018年长武县获批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以来,不断结合本地资源优势深化数字乡村建设,探索出“党建红、产业红、文化红”的“数字乡村长武红”发展模式。在彭公镇槐庄村,实践团队成员参观了智慧大屏,数字大屏通过数据总览、数字产业、数字基建、数字治理、外出务工、智慧养老六大板块,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将手机屏变为服务终端,服务信息精准送达到户,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数字基因”。
在亭口镇宇家山村,刘军平书记向实践团队成员详细介绍了该村数字治理的新思路,从基层数字党建、“数字化+网格化”精细化管理等方面展开了详细阐述。刘书记说:“现在村干部可以通过‘随手报’功能,及时掌握群众环境卫生、安全隐患、矛盾纠纷等一手信息,不需要到实地,十分方便。”
成效初显,数字赋能照亮治理前路
通过深入调研访谈,实践队员了解了数字技术如何赋能乡村振兴,使村容村貌展新颜。槐庄村以“云上槐庄”平台为引擎,实现政务智能化,同时智慧养老服务让老人感受到温暖关怀。宇家山村创新了“云上宇家山 链上党建”模式,推动党员管理信息化、农业生产数字化转型,电商平台助力农产品远销全国,为村庄注入强劲动力。而十里铺村则聚焦数字化基础设施与生态环境建设,打造宜居乡村,同时依托丰富的窑洞文化旅游资源,运用数字技术为乡村文旅产业发展插上翅膀。
7月30日晚,实践团队成员参与了彭公镇“相约槐庄村 点亮夜经济”抖音直播活动,见证了槐庄村数商富农的实践探索。当地借助短视频平台,充分发挥联通宽带经济合作社的作用,向全国推广槐庄村蜂蜜、孝村剪纸、彭北村根雕、黄花菜以及艾草系列农产品。“手机变成了新农具,直播变成了新农活!”当地村民感慨道。
知行合一,展现当代青年学子担当
在调研过程中,团队进行了深入走访,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当地数字乡村建设情况、农民的数字素养和数字融入等问题,并主动询问智慧养老平台的使用情况,向村中老年人介绍智能手机和数字平台使用方法,针对当地部分农民数字素养较低的状况,运用所学知识向村民普及数字技术应用。调研发现,尽管各村在数字乡村建设上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网络覆盖不全、宽带速率低等问题仍普遍存在,制约了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老年村民群体对数字技术的接受程度较低,缺乏必要的数字技能,难以充分利用数字平台获取信息和服务。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中,调研团队一行访干部、入农户、下田野,对乡村数字治理有了新的理解感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好现代信息技术,创新乡村治理方式,提高乡村善治水平。”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当前,数字乡村建设如火如荼,然而实现“数字兴农”依然任重道远,团队将主动担当作为,以实际行动为数字乡村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编辑:李超
终审:侯东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