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学院首页
  • 学院概况
  • 师资队伍
  • 人才培养
  • 科研与学科
  • 党建工作
  • 学生工作
  • MPA教育
  • 制度流程
  • 校友之家
学生工作
  • 学工队伍
  • 团学组织
  • 学生天地
  • 身边榜样
  • 奖助学金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学生工作» 身边榜样

【三下乡】 奉献爱心助脱贫 激情唱响中国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赴秦巴山区精准扶贫状况调研服务队实录

作者:文/郝广杰 陈俊凯 图/赵苡鑫  | 发布日期:2016-08-26 | 阅读次数:

  随着中央一系列扶贫政策的出台,摆脱贫困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2016年8月9日,一支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食品科学工程学院和外语系组成的队伍在人文社会发展学院公共管理系副教授何得桂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此次调研活动的第一站—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大竹园镇七堰社区,开始了此次的秦巴山区精准扶贫调研活动。

  据悉,七堰社区是2010年7.18陕南泥石流灾害的重点避灾移民搬迁安置点,并由此成为陕南避灾移民大搬迁的开端。2010年9月25日,汉滨区大竹园镇七堰社区集中安置点开工建设,时任代省长赵正永亲往奠基。

  此次问卷主要调查秦巴山区易地扶贫搬迁。8月9日上午八时左右,队员们到达此行目的地—七堰社区。下车后,队员们分为四队,按照任务安排分别前往预定地点进行调查。队员们通过问卷发放和采访居民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居民家中,积极有效地开展调查,针对性地提出相关问题,并最终对该社区的移民搬迁瞄准机制与政策执行、搬迁入住率情况和搬迁人口生计发展问题有了进一步了解。通过调查,我们得知,居民对当地的治安情况以及基础设施比较满意,但对房屋质量和购房费用比较不满。中午短暂休息后,队员们在何得桂老师的带领下徒步十公里,进入大山深处,对当地仍未搬迁的村民进行深入采访。一路上,队员们遇到了一些淳朴的村民,村民也很热情地招待大家。队员们同当地居民进行深入交流,并获得一些重要信息。据悉,由于一些客观原因,这些村民仍然需要一段时间才能下山居住。但即使下山后,他们还是会去山上看看。下午五时左右,调查在愉快的氛围中结束,队员们按照原路,有计划返回。

  通过此次调查,队员们对于国家的政策在该地区的落实状况有了进一步了解,并了解了一些居民对于政策的看法。我们相信,精准扶贫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仅仅依靠当地的力量是不够的,只有政府把惠民政策切实落实到实处,村民认真遵守,社会积极参与,企业积极投资,联系实际,发展特色产业,传授村民专业知识技术,而不是一味的依靠资金,这样我们才会把扶贫的工作真正做好,实现高质量的脱贫。不仅要重视量,更要注重质,我想,这才是最关键的。我们希望,脱贫工作的目标真正能够实现,真正给村民带来实惠!

  

  队员于七堰社区开展调查

  

  于汉滨区七堰社区合影

   


友情链接: 秦岭生态文明教育网 古农学网 中国法律资源库 中国法律信息总库
  •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 地址:陕西·杨凌 邮编:712100 负责人:侯东丽 网管员:王娜 技术支持:贝塔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