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新闻速递

2021级迎新致辞

欢迎2021级新生!

同学们刚报到完毕,对新的环境还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初来乍到,尚多彷徨与犹豫,是很正常的。但是我要给同学们要说的是,你们的选择和判断是对的。这个学校当然比不上北大清华,但是它确实是一个不错的学校。

我们学校在招生宣传的时候,我曾对学校领导说过一句话,这个学校是中国性价比最好的高校之一。把握住这个,就一定能够打动学生与家长。所谓的性价比最好,就是性能值与价格值最为契合、匹配。我们现在共有38所985院校,但是中管高校大概只有32所(副部级),我们学校与中国农大有幸并列入选。另外,这个学校在中国各类大学中的综合排名,位次大致在50到70之间。中国数千所高等院校,能有这样一个名次应该也是很不错了。当然,同学们志向高远,都曾想过上最好的学校,但是清华北大也不是每个人都能上的。高考成绩的梯度排列,成为(学)校(学)生双向选择的基本依据。如何在既有成绩的基础上上一所心仪的高校,充满了智慧的搏羿与选择,其中不乏成功的喜悦与失败的懊恼。性价比常用来比喻车况,也就是说虽然不是最高配置,但毕竟属于名车系列。你们有意无意间进入了一个性价比最好的高校,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你们自己、你们的高中老师和你们的家长的判断与选择。有了这样的认识与判断,同学们的心绪也就相对应地会比较平静一些。

在我们的老师、学生对农林学科专业自身都不太看好的情况下,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现在中国的一流的、顶尖的大学都在纷纷地办农学院。这样一个现象,预示着一个什么啊?好多人都注意到这一个现象,但是没有深入的分析和了解这里面的深层次的动因。那么多一流的大学里边,他们感觉到划分日趋精细的学科专业方面可能遇到了一些阻隔与限制,沿着既有的路径走不下去了。在现代化、工业化进程中,唯有农业是一个涉及自然、社会、科技、经济与文化的“复杂巨系统”。任何一个学科、专业与领域的深入研究与单科独进,都不可能解决我们所面临的三农问题。整体思维、系统认知和科技武装,这些决定未来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把跨学科研究和系统方法提上了议事日程。他们回过头来,想到了农业这个古老又充满生机的学科与产业。一流的、顶尖的大学设置农学院,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当代科教思想、理论与方法的重大转变。

今天,我想给同学们讲讲农业的几个特征特质。一个是农业的自然性特质。我们知道,农业就是我们的种植养殖,它实际上是一种自然再生产。我们平时讲的山、水、田、林、湖、沙、草,它既是农业资源,又是自然资源。在工科学科里,它一旦有了某一种属性,一般不会有第二种属性。只有在农业里边,我们周围的环境既是一种自然资源又是我们的农业资源。所以它的自然性,这是所有的工科所不具备的。

第二个是农业的柔性特质,刚才同学们看了我的《开讲啦》,我说小猪长成大猪、小苗长成大苗,需要养殖户和农民悉心的照料。国学大师钱穆先生,他曾经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他说,农林水牧生中体现的是一种“养”的特殊功能。我们经常讲的培养、滋养、涵养、保养、容养、调养、绥养、抚养,对一切物如植物动物乃至对人对己无不求能养,亦可说是中国传统人生哲学文化精神里边的精义之所在。但都市工商人则不懂得一养字,他们的主要精神在能造。养乃养其所本有,造则造其所本无。养必顺应其所养者本有之自然,造则必改变或损毁基物本有之自然。养之主要对象是生命,造的主要对象则是器物。此两者间大有区别。又因所养对象为生命与生物,所以更需顺其自然。钱穆以为这种东方文化的“养育观”,和西方文化的“创造观”有根本的不同。所以可以说,古代农业社会是生成、养成的世界;而现代工业社会是合成、造成的世界。把你们培养成人才,这是一个柔性的过程,充满了柔情与关爱;把同学们打造成人才,那恐怕是机械的刚性的打磨与切割,谁能受得了(笑)。进一步说,如果把工科与自然科学的研究思维与研究方法,变成世界观用以处世处事待人,那这个世界就会充满了刚性而少了柔性。我们正在经历着对工业与城市文明,由赞美、拥抱、享用到发生质疑的过程。按理说我们现在的精神物质文化生活水平,都得到了跨越式提升,但是我们是否感觉到我们缺失了一些什么东西,得到的并不一定是我们想要的,甚至还有一些忧患所在?问题很可能出在,我们凭借科学与工业武装而形成巨大的征服改造能力,去刚性地对待环境与自然,这很可能是一条不可持续的不归路。这并非危言耸听,而是上升到哲学层面的思考。

第三个是农业的生命性和神秘性特质。同学们学的是文科,但是毕竟是在农林院校的大环境大氛围中啊。但凡工业一般都是无机的,但凡农业一般都是有机的。无机就没生命,有机就有生命。有生命和无生命,这恐怕是一个很重要的区别。另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它的神秘性,即由生命现象所带来的神秘性。现代电子信息科学到了5G水平,它毕竟还是一个技艺性的东西,一旦掌握了就没有什么可神秘的地方了。但是生命现象,它的神秘现象恐怕现在没有人敢说把生命的奥秘都知晓了。作为身体构成的基本材料,我们应该是差不多的,但是全人类为啥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人呢?是哪一些神秘的因素决定了我们的相貌、我们的性格、我们的迷人之处,各种各样各方面的东西都不一样,所有这些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未知的探索领域与空间。

由于千百年的农业社会,中国人根深蒂固地可能带有一种对农林院校的偏见。但是我都要跟同学们说一句话,等到你们将要担当大任的时候,我们的青山绿水蓝天清新的空气,包括农村的居住、生活环境,逐渐会变成稀缺性的资源。那个时候,有钱的人,有身份的人,有能力的人,不是说在城里一直工作。西方发达国家,美国总统都有它的庄园,有他的农场,所以说穷人将来住在城里边,有钱的人,有身份的人,有本领的人,将来很可能是进入自然,享受青山、绿水、蓝天、清新的空气,享受着稀有的资源。所以说,从这样思考的话,同学们来到农业院校从事涉农的一些学科专业学习,我认为今天的你们很可能就是先知先觉者,恭喜你选择对了!

(作者樊志民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